朱屺瞻《江南春色》134x69厘米
中国画 1980年 中华艺术宫藏
讲座
长三角一体化视域下的江南文化与上海非遗
讲座时间:5月2日 14:00
讲座地点:0米层多功能厅
主讲人:陆建非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我国最具活力、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地域面积,创造了占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这次“升级”有着怎样的意义?
江南文化是长三角三省一市共同的文化标识、共享的精神家园。史上三次“衣冠南渡”,使水土丰饶的江南不仅屡屡成为中原政权的偏安之所,更演化成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庇佑之地。
江南文化不同于闽越文化、巴蜀文化,它不是单一的地域文化。历史地理上的江南,经历了一个从西往东、从北向南、从大到小的演变过程。简而言之,江南文化有两个源头,一是源于松江广富林本土原住民的文化,另一则发端于中原文化。
林曦明《江南水乡》68x45厘米
中国画 1990年代 中华艺术宫藏
天时、地利、人和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地域文化中,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像江南文化那样邂逅如此利好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融华夏文明千年智慧结晶于其中。
江南文化 / 海派文化
江南文化也是海派文化的源头。海派文化既有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的典雅与精致,又不失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有别于中国其他文化,海派文化具有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独特风格。
海派文化典型特征
各路专家对近代兴起的海派文化的典型特征的描摹,可谓是高度一致:兼容并蓄、五方杂处、不拘一格、灵活创新,熔多元于一炉,在包容中自在生活。
李秀琴《学剪纸》52x76厘米
民间美术 中华艺术宫藏
脱胎于江南文化的非遗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个性、审美习惯的“活态”显现,是先人通过日常生活的运用留存至今的文化财富。
上海地区的非遗项目类别多样,底蕴厚实,生命旺盛,脱胎于江南的母体文化,并在某些方面折射出海派文化的光影,这是一个须重新认识和发掘的瑰丽宝库。
可靠路径与方向
如何借力于得天独厚的江南文化认同,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实在是大有文章可做。
具有成熟的现代商业文明的上海,在文化上更应该起到龙头作用,在与长三角城市群内伙伴们的密切合作与频繁互动中,以现代商业文明的价值与规则,一起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速度与质量。
以江南文化为基础,以海派文化为引导,无疑是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的可靠路径与方向。
陆建非,英语语言文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原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现任上海师大天华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英语语法、跨文化交际学、都市文化、非遗保护与传承、高等教育、移民教育等。独著和主编的著述、辞书、教材、研究报告等2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随笔、散文、评论等250余篇。领衔完成《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机制研究及推广》《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读本》等项目。现为《咬文嚼字》“东语西渐”专栏、《海归学人》“不仅东西”专栏、《社会科学报》“视域”专栏作者。
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日本创价大学国际合作荣誉奖、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跨文化交际特别贡献奖”、上海市第九届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等奖、SORSA研究中心智库研究报告一等奖和二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发展战略研究系列课题之一《上海提升全球城市品牌形象与增强城市吸引力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碰撞与交融----跨文化笔谈》(上下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图书出版专项基金资助、第七届“钱学森城市学金奖”提名奖等。
【注意事项】
★讲座为公益性质,免费参与;
★请观众于讲座开始前15分钟至会场;
★现场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如讲座信息有变更,以现场公告为准。
供稿:张娜 | 责任编辑:张昊翀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