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克罗齐•科林伍德的表现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科林伍德(Robin,CeorgeCollingwood,1889-1943)是英国哲学家、美学家和历史学家,生于英国兰开郡的科尼斯顿。读中学以前一直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是一个画家、考古学家,教他希腊语和古典文化,培养了他在这方面的兴趣。1908年他入牛津大学。他在大学期间受到新黑格尔学派和实在论哲学的影响,在使用“问答逻辑”反驳实在论和逻辑经验论者中逐步完善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认为人的精神活动按其获得真理的不同程度,可以分为从低级到高级的五种经验形式,即艺术、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它们分别在不同层次上满足人类精神的需要。1912年毕业后任教。先后任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员和教授。1934年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的主要著作有《宗教与哲学》(1916年)、《心灵之镜》(1924年)、《艺术哲学》(1925年)、《罗马统治时期的不列颠考古学》(1930年)、《哲学方法论》(1933年)、《历史哲学》(1936年)、《自传》(1939年)、《艺术原理》(1938年)、《形而上学》(1940年)、《新利维坦》(1940年)及《自然的观念》(1945)等。

科林伍德是表现主义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即表现”说,认为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活动,艺术即艺术家的情感表现。他将思维分成意识和理智两种形式,理智适用于科学;而感情的意识则体现为艺术,意识把感觉经验转化为想象的活动即审美和艺术活动。艺术活动先于逻辑判断,想象具有主动性,并以美学为指导原则。经过他的阐释,表现主义美学迅速扩大了影响,被称为“克罗齐-科林伍德表现论”。

他在克罗齐直觉即表现的基础上提出:

1、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在他看来,表现情感是一个过程,它同语言、意识以及感受情感的方式有某种关系。表现情感不是唤起情感。唤起情感旨在感动观众,表现者本人可以不必感动。表现情感是表现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对观众显得清晰。

科林伍德还认为,表现情感不是描述情感,描述情感是一种概括活动,它把情感分类,使情感类型化。“描述是一种概括活动。描述一件事情就是认为它是这样一个事物和这样一类事物,就是把它置于一个概念之下并加以分类。相反,表现却是一种个性化活动。”他还认为,表现情感不是选择情感。选择某种情感来表现必然产生坏艺术;同时表现情感也不是暴露情感,

“一个唤起情感的人,在着手感动观众的方式中,他本人并不必然被感动;他和观众对该行动处于截然不同的关系中,非常像医生和病人对药物处于截然不同的关系中一样,一个是开药,另一个是服药。与此相反,一个表现情感的人以同一种方式对待自己和观众,他使自己的情感对观众显得清晰,而那也正是他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科林伍德《艺术原理》)

2、艺术是想象性经验

“想象性经验”是与“特殊性的感官经验”相对而言的。科林伍德认为,从一件艺术品可以得到两种经验,一种是通过视觉器官或听觉器官得到的,即“特殊性的感官经验”;另一种是非特殊化的想象性经验,它的内容比前者更为丰富,也可以称之为“总体活动的想象性经验”。这二者的区别在于:

“一种是我们在艺术作品中所发现的东西,即艺术家赋予作品的实际的感性性质;另一种严格讲是我们在作品中不能发现的东西;倒不如说它们是由我们自己的储存和想象力注入到作品里去的。前者被设想为是客观性的,真正属于艺术作品本身;后者被设想为是主观性的,并不属于艺术作品,而是属于我们观照艺术作品时在我们身上进行的各种活动。”

不论画家表现的,还是欣赏者所欣赏的,都是想象性经验或总体性活动的想象性经验,它不是个别感官的直接经验,而是包括这种感官等因素在内的想象活动的产物。科林伍德在这里没有把艺术只归结为纯粹的直觉,他对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说有所不同。

科林伍德在评价塞尚作品时说:塞尚所使用的色彩不再是复制他看静物时所见到的东西,而几乎是用一种代数符号表现他自己的感受,他的风景画几乎失去了视觉性质的痕迹,他画的树根本不像真实的树,倒像一个人闭眼盲目地在树林里瞎闯乱撞,偶然遇到树时所感受到的形象。在塞尚以及现代绘画中,“绘画平面”消失了,形体不再是二度空间,面成了立体,透视也消失了。有人认为他不会画画。科林伍德认为,塞尚是对的,因为绘画绝不是视觉艺术。印象派说画画是光线,完全是迂腐的空谈。

3、艺术是一种语言

在论述了艺术的表现性和想象性特征之后,科林伍德说:“如果艺术具有表现性和想象性这两个特征,它必然会是一类什么东西呢?答案是:‘艺术必然是语言’。”其中想象性指语言的内容,表现性指语言的功能。他所谓语言不是指有声语言,而是指一种广义语言,包括与语言表现方式相同的任何器官的任何表现。他说:“表现某些情感的身体动作,只要它们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并且在我们意识到控制它们时把它们设想为表现这些情感的方式,那它们就是语言。”

他认为“技艺”即通过自觉控制和有目标的活动以产生预期结果的能力。艺术创作与有计划有目的的技艺不同,艺术创作本质上是一种无计划无目的的创造活动。

他也对“再现”进行了清理,认为再现是达到一定目的的手段,这个目的在于重新唤起某些情感。重新唤起情感如果是为了它们的实用价值,再现就成为巫术;如果是为了它们自身,再现就称为娱乐。

总之,科林伍德强调艺术的表现特征而根本否认艺术的再现特征,否认艺术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说明现实社会生活,将主张艺术再现的美学理论称之为技巧论,因为再现必然意味着运用手段去达到一个目的,而这在科林伍德看来,只能是技艺的而非艺术的特征。在他看来,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而任何再现艺术都是名不符实的艺术,都是“伪艺术”。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