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将于2016年5月于盖蒂艺术中心呈现。本次敦煌文物大型展将带来三个莫高窟石窟的全尺寸复制窟以及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完整印刷书籍——来自藏经洞的《金刚经》。本次展览旨在庆祝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在敦煌莫高窟这座世界遗产的保存及保护上逾25年的合作。
洛杉矶。盖蒂艺术中心(The Getty Center)近日宣布将于2016年5月推出展览“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本次展览由盖蒂保护研究所(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盖蒂研究所(Getty Research Institute)、敦煌研究院及敦煌基金会联合举办,届时将展出来自敦煌莫高窟的三个著名石窟的全尺寸复制窟以及其他稀世文物,其中有些从未在美国展出过。
展览“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将展出三个著名石窟的全尺寸复制窟
建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莫高窟位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走廊,丝绸之路的枢纽甘肃敦煌,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这里积累了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其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佛教艺术遗址中名列前茅。1900年,随着藏经洞的发现,敦煌文化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震惊;1944年,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的莫高窟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上百万名游客前来参观。
位于古丝绸之路戈壁上的敦煌莫高窟
三个全尺寸复制窟与藏经洞珍宝
本次展览最令外界期待的便是三个全尺寸复制窟的展出。为了让大洋彼岸的观众得以更真切地感受到敦煌莫高窟的魅力,盖蒂艺术中心从莫高窟现对外开放的492个石窟中挑选了三个石窟进行手工复制。为了最大程度还原石窟的面貌,复制窟所使用的土均为敦煌附近河床的泥土,与莫高窟内的古代艺匠所使用的材料一致,此外,盖蒂中心还专门从敦煌请了15位专家精心手绘出石窟内的壁画。
三个复制窟的原窟分别为:建于五胡十六国晚期北凉时期的第275号窟,这是敦煌现存最早的石窟;建于西魏时期的第285号窟,是早期石窟中内容最丰富的一个;建于盛唐晚期的第320号窟,以色彩厚重富丽的壁画而著称。
建于五胡十六国晚期北凉时期的第275号窟,是莫高窟现存时代最早的洞窟之一。洞窟形制独特,为纵长方形盝顶殿堂窟。龛内塑有交脚弥勒和思惟菩萨;塑像体魄强健,比例适度,神态自然,恬静超俗。南壁中部画有佛传故事:太子出游四门,看到世间生老病死,决心出家修道等情节;北壁中部画有佛本生故事,有 “尸毗王割肉贸鸽”、“月光王施头”、“快目王施眼”等情节。
第275窟北壁上描绘的“尸毗王割肉贸鸽”本生故事画
开凿于西魏的第285号窟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也是早期内容最丰富的洞窟。西壁主龛内塑坐佛一身,胁侍菩萨两身,两侧龛塑结跏坐禅僧像。北壁四禅窟内画有禅僧像;窟顶四披绘飞天、雷神、飞廉、朱雀、乌获、开明、伏羲、女娲等,边沿画山居禅僧像35身;壁画的绘画技法是西域艺术风格与中原艺术风格的结合,题材上包含了中国与印度的传统神灵。整个洞窟画面纷繁复杂,但却统一在“禅修”这一主题当中。
第285号窟窟顶壁画
第285号窟窟顶
所绘的神话人物“人面鸟”
第320号窟的形制为方形覆斗顶,是盛唐的代表窟之一。南壁千佛之中有一铺释迦说法图,说法图的上部绘有四身两两相对飞舞的飞天,线描流畅,色彩艳丽,造型优美,是莫高窟飞天艺术中杰出的作品。
盖蒂研究所策展人,本次展览的联合策展人Marcia Reed在接受《艺术新闻/中文版》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展览的筹备历时三年,是盖蒂艺术中心最复杂、工程量最大的展览之一。除三个复制窟外,还将展出雕塑、文书、绢画、织物等文物,它们来自敦煌研究院、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的馆藏。其中一部印于公元 868 年的《金刚经》也将与观众见面。这部《金刚经》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完整印刷书籍,于1900年被发现于第17号窟,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现藏于大英图书馆的藏经洞《金刚经》是现存全世界最古老的完整印刷书籍,也将于本次展览中亮相。
虽然敦煌莫高窟有极高的艺术及学术价值,“但对美国的普通观众来说还并不是很熟悉。本次展览的目标之一就是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敦煌的关注,对敦煌的历史及艺术的兴趣。”Marcia Reed说。
盖蒂与敦煌结缘25年
盖蒂基金会对敦煌莫高窟历史文化的关注与推广并非始于本次展览,事实上,敦煌研究院与盖蒂保护研究所已有超过25年的合作。正如盖蒂基金会总裁兼执行长Jim Cuno所说:“此展览是我们与敦煌的合作伙伴历经多年艰苦工作、共同保护莫高窟这件瑰宝的结晶。”
位于美国洛杉矶的盖蒂艺术中心
尽管盖蒂保护研究所也参与了埃及狮身人面像、拉美西斯二世王后奈菲尔塔利陵墓等世界文化遗址的保护,但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是为期最长的。1989年,敦煌研究院就与盖蒂保护研究所签订了相关合同,共同致力于莫高窟的保护与管理,包括分析壁画材料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方案、缓解日益增加的游客对文物的破坏等方面。
工作人员在莫高窟内对壁画进行修复
始于1998年的对莫高窟第85号窟所进行的修复项目是双方合作的经典案例。这座开凿于晚唐的洞窟拥有丰富的高水准壁画,然而在历经千年之后却饱受起甲、酥解、空鼓等不同程度的病害的摧残,几乎汇集了各个石窟的所有问题。对此,盖蒂保护研究所与敦煌研究院进行了十年的修复,在这一过程中,一整套完整的科学规范的保护程序成形,该项目也由此成为莫高窟文物保护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2000年,盖蒂保护研究所与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澳大利亚环境与遗产部合作,帮助制定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正如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展览“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的新闻稿中所说:“此次展览不仅将向美国人民展现这座世界遗产的艺术魅力,更是一个国际合作的典范。”
除了盖蒂艺术中心的展览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也将于今年10月3日至2016年1月10日带来展览“了解敦煌,再现敦煌”(Ways of Knowing and Recreating Dunhuang)。普林斯顿大学收藏有83件敦煌、吐鲁番文物和罗寄梅上世纪40年代拍摄的洞窟照片,主要来源于罗寄梅以及张大千等人的捐赠。普林斯顿大学在敦煌学领域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