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白南准:成为机器人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纽约。“白南准:成为机器人”(Nam June Paik: Becoming Robot)在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开幕,展览呈现了这位“视频艺术之父”一生的先锋创作及他参与科技与艺术、人性的对话。二层展厅以强烈的黄、红、蓝三色作区分,从三个不同维度解析白南准的艺术世界。

白南准

黄色:开启机器时代

白南准设计制作的第一个自动化机器人——Robot K-456(1964)是该展区的核心。这个20频无线电控制机器人状如一个抽象的人形金属架,周身裸露与缠绕着凌乱的电线与各式电子元器件。这个行动迟缓笨重的“大铁架”由廉价材料制成,且兼具男女性征,甚至可理解为机器人元祖——亚当与夏娃的结合体。

白南准设计制作的第一个自动化机器人——Robot K-456,1964年

展览还播放CBS新闻对白南准1982年纽约麦迪逊大道表演的报道。他操控Robot K-456经过75街,并安排同行艺术家威廉姆·阿纳斯塔西(William Anastasi)驾车将其撞倒。新闻中的纽约客们对于机器人的出现和遭遇无不惊诧。反观现今科技对生活空间的全面介入,30多年前的新闻字幕——“弗兰肯斯坦入侵麦迪逊大道”——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预见力与幽默感,经由艺术途径探讨人工智能追求拟人化作为目标的边界。

展览现场

红色:转型电视为媒

白南准1963年在德国Parnass画廊的首次个展题目“音乐展览会——电子电视”(Exposition of Music-Electronic Television)预示了他从基于音乐的表演向视觉艺术的转变,并标志着他将电视作为艺术媒材的终生探索。

Nam June Paik, Zürich, 1991

白南准1964年抵达纽约,并迅速与著名先锋派音乐家约翰·凯奇(John Cage)、当代舞蹈家摩斯·肯宁汉(MerceCunningham)、小野洋子(Yoko Ono)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展厅集中体现了白南准与这群“激浪派”(Fluxus)艺术家基于电视媒材的多次合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其与大提琴演奏家夏洛特·摩曼(Charlotte Moorman)的大胆尝试。

[page]

1969年表演作品Opera Sextronique的图片,图为白南准与夏洛特·摩曼

夏洛特·摩曼一直是白南准的重要合作者与缪斯。展览中囊括了他们“声名狼藉”的表演作品《Opera Sextronique》的黑白记录影像。表演中,摩曼裸露着上半身,用花束和小提琴等代替琴弓进行演奏,并不时戴上造型怪异的各式面具。首场表演以摩曼被警察以有伤风化的理由逮捕而告终,却并没有阻止她继续与白南准的先锋探索。在他们随后的合作中,白南准将电视机融入演出装置,或成为摩曼的显像胸罩,或组成她手中的大提琴。

TV Bra for Living Sculpture, 1975

在YouTube、真人秀和互联网出现之前的时代,艺术家与电影人通过电视实验室(TV LAB)依托公共电视台的艺术项目探索电视媒介的可能性。白南准作为其核心人物之一,借由摩曼和TV LAB频道,试图通过艺术的手段将血肉之躯与科技机械完美地融合起来。“今日的关键词在于如何做到人与机器,软件与硬件的完美平衡。”反观今天智能手机、谷歌眼镜、可佩戴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不由令人惊讶白南准对于现代社会如此超前而犀利的理解。

蓝色:聚首人性回归

展览的最后部分将视角投向白南准的机器人创作。其1990年代的机器人作品体现出更多“人”的特质,制作也更加细致考究。展品其一为一张旧时韩国全家福,黑白照片上,白南准细致地标注了每一位家族成员的身份。以传统韩国家庭的成员个性、家族构成、代际关系为依托,他赋予机器人独一无二的特质,正如每一个人生来不同,机器人也需要成为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展览现场

展厅中还陈列了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家庭”。“机器人之家:孩子”(Family of Robot: Baby, 1986)是一个单频道录像雕塑,高133.3厘米,由13台浅银色的小尺寸电视显示器构成其主体部分。屏幕上循环播放的彩色影像中可以瞥见戴安娜王妃的身影,她正在参与慈善活动。心形图像不断出现,也展现出“机器人孩子”纯善的内心世界。“机器人之家:父亲”(Family of Robot: Father, 1986),高226厘米,则由木质外壳的老式电视显示器构成,威严方正,显示器中呈现的画面也多为政治类新闻。

“机器人之家:母亲”,1986年

位于同个展室的另一尊机器人则是诗仙的化身——“李太白”(Li Tai Po),它由10台大尺寸老式木质电视机和一个古董收音机柜构成,它右手高举一本古书,左手持一块印刷石板,像一位云游客,也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李太白”,由10台大尺寸老式木质电视机和一个古董收音机柜构成

展览信息

白南准:成为机器人

亚洲协会博物馆

展至2015年1月4日

www.asiasociety.org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