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大卫·史密斯:不将不迎 应而不藏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 1906-1965),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小城 decatur,抽象雕塑大师,是笔者心中美国成就最高的雕塑家,在世界艺术史里占有一席之地 (参见拙作「艺术史十五位大师」),也是影响另一位大师anthony caro (1924~) 走上抽象之路的良师益友。二oo五年十一月,david smith的「cubi xxviii」(如下图),在纽约sotheby以约合台币 7 亿 8540 万拍出。



david smith cubi xxviii 1965

    david smith 的起步之作「镕焊工之家」(如下图),具体而微地创造了一个有趣的微型空间,各种像是焊工工具的组件,或以象征或以实体,堆放在一个限定的空间里,并没有太多的具象物,却能在直觉上传达出「这是镕焊工的家」这样的感觉。

    假设出一个相近的题目,例如说「农家」,平庸的艺术家一定会做出一大堆农具,因为没有具体的农具,平庸的艺术家就无法描绘农家的感觉了。david smith出色之处在于,「镕焊工之家」这件趣味小品是凭着操控抽象线条在直觉上传达「镕焊工之家」,这件早期之作,不但显出david smith对处理线条与空间的非凡才能,更透露着1945年的david smith对现代艺术的体认。
    



david smith home of the welder 1945

    「如果你问我为何雕塑?我会回答,那是我的生活方式、我的平衡、我存在的理由。」

    从下图「森林」开始,david smith正式进入世界级大艺术家的等级。「森林」以充满现代感的线条,将森林中的藤蔓、树林、栖于林枝的飞鸟、地面的植物、动物,合奏出一座朝气蓬勃的森林,鸟儿快乐地鸣唱,大小动物各自活动,充满神秘与欢乐的气氛。简单又具有表达力的线条,流畅地以雕塑在空间中作画,抽象表现主义 (mark rothko、robert motherwell、jackson pollock、franz kline、willem de kooning) 本来是画家的天下,david smith用雕塑把抽象表现主义带到空间中。



david smith the forest 1950

    澳洲大陆的狂野与荒凉,凭一件雕塑就能体验。下图david smith的「澳大利亚」,狂风刮过一望无际的草原,形形色色各种潜在的、不知名的动物和树木花草,不安地张牙舞爪着,他们全部被包容在广阔的澳洲大地上,整体是如此协调、遥远、宁静,既狂野又荒凉。一件雕塑表现一个国家的地貌,这一件大概是最高峰。

    「用心灵思考,而不是用脑袋思考。」david smith提醒我们。
    



david smith australia 1951

    下图「铸viii」更进一步说明了david smith的抽象能力,「铸viii」是一件很特殊的作品,纯然表现节奏感与韵律感在空间的痕迹,就像空间里的删节号一样,铸之痕留在狭长柱体上,起伏断续的捏铸,呈现出「铸造」的本质。计算机照片分辨率不佳,较难感受到「铸」的力量,如有读友正在海外,此作原件现存伦敦tate美术馆。

    如果有一天,我们遇到外星人,语言无法沟通,地球人要如何向外星人解释什么是「铸造」?拿这件雕塑给外星人看,然后指着这件雕塑说,这就是「forging」,地球人和外星人就有了沟通的起点。
    



david smith forging viii 1955

    1962年,david smith从意大利的小镇voltri取得一批材料,将之做成了voltri系列,下图是voltri系列的第六件,两轮马车上奇妙的块面组合,一下就把美国大西部的空旷与荒凉表现出来,像一辆奔驰在无尽荒野的孤独马车。把「voltri vi」和第四图「澳大利亚」相对照,「澳大利亚」以线条表现荒凉;「voltri vi」以块面表现荒凉,线条与块面两臻佳妙,同样在直觉上捕捉了荒凉感。
    



david smith voltri vi 1962

    「我们真的要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地思考吗?」在计算机刚刚发轫的1950年代,david smith提出这样的质疑,到今天仍然没有答案。计算机机器人时代将要来临,这是任何人都阻挡不了的事。科技不顾一切地前进,尽管有国家立法禁止复制人,应该仍然有人偷偷在投资实验。人类的创造力、好奇心,不是法律所能限制的。要面对全面机器人时代、人类被物化的危机,惟有加强人文艺术教育,让人更加像人,日本文学家大江健三郎 (1935~) 说得好:「人不是另一个人的工具」,人类并不是物质性、功能性的机器,人类是感情与创造力的灵体。

    本文标题来自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其意思是「至人」的用心有如明镜,任物来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应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不被物所损伤。

    像明镜般如实地反映心中的万事万物,岂不正是艺术的本来面目?david smith用他的作品,将他内心的节奏、对世界的理解与想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收纳万物而无所增减,反映万物而不加迎送,如同文明史上一面澄澈的明镜,不愧是仅次于constantin brancusi、alberto giacometti诸大师,世界艺术史上最高明的大雕塑家之一。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