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剧评丨《美丽小巴黎》:一场向死而生的狂欢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一场向死而生的狂欢 ?

—— 看《美丽小巴黎》


文丨徐梦璐 ? ?



怀利·辛菲尔说过:

如果我们现在难以把喜剧与悲剧区分开来,那不是因为喜剧与悲剧相似,而是因为喜剧时常与悲剧的行动轨迹重合,而又不失其自主性。相反,喜剧凭借自己的资格,大胆地、不合逻辑地向一些传统中只属于悲剧的价值提出了挑战。[1]


[1] 参见弗莱等著:《喜剧:春天的神话》,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第202~203、186页。


盗火剧团的话剧《美丽小巴黎》就是这样一部充满挑战与颠覆意识的戏:有些怪诞,但不生硬,有些疯狂,但不刻意,走进剧场,就像在午夜时分走进了巴黎蒙马特古老的“狡兔小酒馆”,误打误撞地参与了一场小型的“狂欢节”,自由、畅快、元气满满,邻桌的美丽女孩哄你灌了几杯白兰地,各种通俗、娱乐、夸张、色情或者严肃的节目让你目不暇接,明明有一颗痛苦的核儿,却变着法子逗着你笑。戏梦人生如此,真真假假难以分辨,有时候也是一种美。


《美丽小巴黎》的内容很简单,城郊的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落被地产商相中,开发成了以“山寨巴黎城”为卖点的“美丽小巴黎”别墅区,剧本的结构也以“征地”──“盖楼”──“入住”为主线,片断式地串联起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几段故事。只有大彻大悟过的人才能举重若轻,所以克尔凯郭尔才说:“一个人存在得愈彻底、愈实际,就愈会发现更多的喜剧的因素。” [2] 很显然,《美丽小巴黎》的主创们充分地明白这一道理,所以他们像一群真的猛士一样,笑闹着去搬演这惨淡的人生。


[2] 参见弗莱等著:《喜剧:春天的神话》,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第202~203、186页。


戏剧一开场,“小巴黎夜总会”灯光摇曳,女歌手操着“城乡接合部”风味的法文,开始了自己的live show(现场演唱会),瞬间将观众带入了“小巴黎”别墅区甜腻而夸张的实感之中。随后,剧情开始,第一场,村民老薛一心种田,强烈抵制征地,他的扮演者张博操着一口介于南京和合肥间的方言,颤颤巍巍地爬上自家房顶抵御“强拆”,但还是免不了在一阵闹哄哄中功亏一篑。第二场,“小巴黎”工地热火朝天,大学生小吴与傲娇的老工人老李、结巴的老工人老赵一起做着泥瓦活儿,小吴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而“小巴黎”则是他证明自己的第一件“艺术品”,可惜他的手艺刚刚步上正轨──“轰隆!”因为施工错误,他从高处坠落把脑壳摔了个稀巴烂。没人知道小吴的善后过程是怎样进行的,资本运作的齿轮根本顾不上这个傻小子的命运,第三场马不停蹄地上演了。“小巴黎”社区终于建成,但因销售不佳成了一座“鬼城”,唯一的合法住户就是被老板金屋藏娇的李小姐,她渐渐结识了“借住”在她隔壁的流浪汉以及他养的狗旺财,发展了一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微妙友谊,当然,这种美好的情愫往往自带毁灭属性,最终落了个狗亡楼空。




老实讲,这种强烈指摘现实的题材,很容易就会落入声嘶力竭的咒骂和人云亦云的疲态,但幸运的是,对于《美丽小巴黎》的主创们来说,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背景更像是一个将剧场风格引入怪诞狂欢的引子,这出戏最执着的,还是对人性、对真理,对自我最深层的思考。所以,无论是倔强地守着土地,成为村民眼中疯子的老薛,还是坚信“盖房子是一件艺术”,毅然辍学到工地“搬砖”的大学生小吴,以及最后入住小巴黎别墅区的“老板的金丝雀”李小姐和她隔壁的流浪汉,“小巴黎”只是让他们聚在一起的一个契机,是一个展示他们人生百态的秀场。在他们身上,我们确实能看到那种被时代的大转轮裹挟了一圈圈后被碾压、被抛弃的“边缘人”的特质,但导演和编剧并没有为了所谓的“突出主题”而将他们塑造成绝对的无辜受害者,他们执拗、天真、狡猾、好逸恶劳,有许许多多的小缺点,再加上一点点的坏运气,他们身不由己,他们苦中作乐,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


当然,能实现这种效果,与台湾导演谢东宁在演出形式上的巧思是分不开的,而这也正是整部戏最让我惊喜的地方。导演似乎有意向我们展示了“戏剧是正在进行中的”,“戏剧是这样被创造出来的”,无处不在的间离效果,一丝不苟却也充满即兴。比如,在处理第二幕“盖楼”时,刚刚在第一幕兼扮过村民的演员周沛堃以自己真实的身份上台,他一边宣读接下来他将要扮演的大学生小吴的体貌特征,一边按照他所描述的细节,在“服装管理员”的协助下当场装扮起来,而在这一场的末尾,小吴从工地坠楼而死之后,他又像“下了戏”一样,一件件脱去属于“小吴”的衣物,感慨着自己明天再演一场,“小吴”就能再活一次。这种方式,迅速地弱化了小吴的死带来的伤感,而这种让演员从角色中“跳出”的手法,导演在《美丽小巴黎》中多次使用,在这一次次的跳入跳出之间,真真假假的区别已经不再明显,甚至可以说一切都是假的,各位看官千万别忙着掬一把辛酸泪。同时,戏剧的节奏也像穿上了资本裹挟下的不断飞奔的红舞鞋,一幕比一幕快,一幕比一幕癫狂,而正当你渐渐习惯了这种“根本停不下来”的狂欢之时,第三幕流浪汉之狗旺财的死突然给你来了个急刹车,戏剧节奏陡然放慢,之前两场戏中积累的悲凉的阴影也慢慢浮现出来。


在这里,我要特别谈一谈台湾女演员汤轩柔(爆爆)在这个段落的表演。旺财的死刺激到了她所扮演的“二奶”李小姐,让她第一次真正开始思考自己现在的处境和人生的价值。如果说,在这个段落之前的所有演出中,演员们都力求通过一种“做作感”来达到导演所期望的间离效果和狂欢氛围,在这里,在整出戏的高潮位置,汤轩柔就必须以极大的爆发力将自己的感情沉下去,把最诚挚的情感表达出来,把观众从“假”重新跳回“真”中,体会到剧本中那佯装无知、装疯卖傻的无厘头背后的讽刺反思,那以歌代啸、螳臂当车背后的悲凉残酷。汤轩柔做到了,她的表演游刃有余地切换于某几种极端的情感之中,感性而动人,透明而华丽,点到为止,绝不拖泥带水。此外,导演还故意安排她在这场戏的开头兼扮旺财,这种创意既暗示了李小姐与宠物狗的同质性,又增加了无厘头效果。




我们处在一个杂乱而非理性的时代,所以有的时候,喜剧比悲剧更能表达我们所处的困境。毫无疑问,编剧刘天涯发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事物所处的极端不协调的处境,并用黑色幽默的笔调将其描摹出来。《美丽小巴黎》与她之前创作的剧本《谋杀歌谣》相比,少了极端和锋利,却更为成熟辛辣。这一次,她用笑声做武器,向死而生,不失为一种更大的勇气,可以说,刘天涯将自己对世界的反思深入到一个新的层次。也许正应了尤奈斯库所说的:“由于喜剧就是荒诞的直观,我便觉得它比悲剧更为绝望,因为喜剧不提供出路。”[3]


[3] 参见黄晋凯:《荒诞派戏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50页。


最后,在演员装扮和表演风格上,《美丽小巴黎》还借鉴了意大利即兴喜剧的元素,演员通过在脸上涂抹夸张的油彩来虚拟面具,这种化妆带来一种放大的滑稽感和间离效果,配合演员夸张的肢体动作,将“做戏”的感觉和人物身上的喜剧感直观地传达给了观众。值得一提的还有导演对皮影戏这一元素的运用,在序幕中,一对满怀梦想的年轻夫妇坐在船上,远眺他们即将入住的“美丽小巴黎”别墅区,在尾声处,另一对满怀梦想的年轻夫妇坐在船上,远眺他们即将入住的、由“美丽小巴黎”改建的“美丽小罗马”别墅区,台词充满译制片中文配音式的诡异萌感,从而达到了戏谑式的反讽效果:“听说还要在炸掉的(巴黎铁塔)地基上建比萨斜塔……比萨斜塔明明在比萨,不在罗马……我们以后真的要住在这里吗?……一个山寨的罗马城”,“哎呦,住久了就变成真的了”。


“小巴黎夜总会”黯然落幕,“小罗马夜总会”粉墨登场,就像在巴黎蒙马特古老的“狡兔小酒馆”,每一夜都会有新的故事上演,悲悲喜喜,真真假假,早知戏梦一场,又何必在乎分不分得清呢?



原载于《戏剧与影视评论》第六期

文章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

剧照摄影丨初夏



2016两岸小剧场艺术节
美丽小巴黎



2016.9.16-2016.9.18

9月16日-17日 ?19:30

9月18日 14:30


北京·朝阳9剧场-行动剧场



魔幻写实 丨 黑色喜剧

留法导演谢东宁 ╳ 青年编剧刘天涯

一则农田长出巴黎铁塔的都市传奇

三段故事,七种命运

尽在一个「小巴黎」




【序幕】欢迎光临小巴黎

小巴黎夜总会(Carabet)女歌手,以法国香颂《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揭开序幕。怀着梦想的年轻夫妇,即将住进小巴黎小区。


【第一幕】征地

倔强农民老薛,不肯自己的农田被征收,成为众人眼中的“疯子”。


【第二幕】盖楼

怀着建筑师之梦、休学到工地盖房子的大学生小吴,和工人老李产生了父子情谊。


【第三幕】落成

“美丽小巴黎”大型建案完工,住进豪宅的贵妇李小姐、隔壁闯入的流浪汉、及他的狗旺财之间,所发生的故事。


【尾声】欢迎光临小罗马

“小巴黎”建案销售不佳,改成“小罗马”建案重新销售。小巴黎夜总会即将结束营业,女歌手献唱意大利歌曲。怀着梦想的年轻夫妇,就将要住进小罗马小区。





导演丨谢东宁

导演、艺评人,旅居巴黎九年期间,累积千场看戏经验。巴黎第三大学SUAPS中心「运动与身体」研究、台北艺术大学剧场创作研究所导演组。曾获得国家文艺基金会「台湾艺文评论征选项目」首奖、铃木忠志亚洲青年导演竞赛优胜奖《茱莉小姐》,作品巡回大陆、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


盗火剧团

由台湾资深剧场导演谢东宁,与大陆青年剧作家刘天涯于2013年所创立。取名为「盗火」,是效法希腊神话人物--普罗米修斯盗火造福人类。盗火剧团企图以剧场力量,走入人群、影响社会。在创作方面,主要开发本土观点的新创作,亦以导演的总体剧场观念,诠释当代新文本及世界经典剧作。



演职人员

艺术顾问:钟永丰

制作人:刘天涯、冯化雨(南京)

导演:谢东宁

编剧:刘天涯

舞台/服装设计:何睦芸

灯光设计:苏扬清

灯光执行:颜恺希

音乐设计/现场乐手:许博烝

演员:汤轩柔、舒伟杰、张博(南京)、李铭祖(南京)

舞台监督:苏扬清

执行制作:罗家玉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票】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