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1728
清 玛瑙巧雕高士图鼻烟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291。
高 7.6cm.
说明:此壶由玛瑙雕成,扁圆形壶体,圆口、直颈、溜肩。玛瑙颜色淡雅,雕者利用其本身的不同颜色,一面巧雕“牧牛图”,书童牵牛,牛上载一老者,有仙鹤相伴,似在表现“老子出关”的故事,意境高远;另一面以浮雕手法雕孩童随一老者探访山中,一旁松枝遒劲。人物雕琢生动,不同颜色质地用以区别画面前景与背景,设计精巧,极富文人趣味。
Lot 1712
清 鸡油黄地鼻烟壶
款识:玩雅轩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4。
参阅:The Art of the Chinese Snuff Bottle ,第576 页,343 号。
高 7cm.
说明:此烟壶长颈,溜肩,腹部扁长。通体以黄料为底,色泽近鸡油黄,并间饰深色料,如水墨波纹晕散开来,亦好似层峦叠嶂,江山如画。颜色明丽,纹饰独到,较为特别。侧面刻“玩雅轩”三字刻款。有学者认为带有此种款识的鼻烟壶多为瘦长形。J&J曾藏相类藏品,但制作及款识风格略有不同。
Lot 1736
清 涅白胎画珐琅莲池鸳鸯纹鼻烟壶
款识:乾隆年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193。
参阅:
1.《故宫鼻烟壶精粹》,紫禁城出版社,1995 年,第115 页,编号104。
2.The Art of the Chinese Snuff Bottle . The J&JCollection ,编号187。
3. 佳士得纽约,2007 年3 月22 日,编号21。
高 6cm.
说明:扁圆形壶体,圆口束颈,溜肩弧腹,下承矮圈足。涅白料为胎,其上以珐琅彩绘莲池鸳鸯纹样,河汉清浅,莲叶翩跹,荷花盛放婀娜,一对鸳鸯戏水荷叶间,清丽明雅,口沿颈部及近足处分别饰卷草纹及变形如意纹,如手卷之花绫,极富装饰韵味,更显荷塘清新明雅。足内以蓝料彩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楷书款。料胎画珐琅最初见于清初。因料胎与料彩熔点相近,烧制难度极高,故而成品率很低。文献中也极少看到帝王将料胎画珐琅烟壶赏赐臣下。
Lot 1748
十八世纪 涅白地套六彩螭龙纹鼻烟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177。
参阅:
1.《中国鼻烟壶艺术:James Li 藏鼻烟壶精品》,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 年9 月,第120 页。
2.《小有洞天—J&J 鼻烟壶珍藏》,纽约佳士得,2007 年3 月22 日,编号79。
3 .T H E M E R I E M C O L L E C T I O N -I M P O R T A N T C H I N E S E S N U F FBOTTLES PART Ⅱ ,纽约佳士得,2008年3 月19 日,编号209。
高 7cm.
说明:瓶形壶体,圆口弧腹、矮圈足。涅白料地上套黄、红、紫、粉、蓝、绿六色料,每色琢为一条螭龙,形态各异,生动传神。以涅白地套六色料的鼻烟壶一般只有皇亲贵胄方能拥有,螭龙纹在清中期更是内府特有的纹样。这种以不同料彩雕琢的螭龙纹烟壶,于烧制技法上非常繁复。另有几例同种类烟壶可供参考,一为纽约佳士得2007年小有洞天专场的79号,一为2008年纽约佳士得THEMERIEM COLLECTION鼻烟壶专场209号。另外玛丽及庄智博夫妇收藏,著录在Moss,Graham和Tsang著A Treasuryof Chinese Snuff Bottles 第五卷·玻璃第978、981、984和993号藏品也于此相类。
Lot 1760
清 涅白地套蓝葫芦纹鼻烟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98。
参阅:《小有洞天—J&J 鼻烟壶珍藏》,佳士得纽约,2007 年3 月22 日,编号26。
高 7.6cm.
说明:烟壶取葫芦形,直颈圆口,小圈足。以涅白玻璃为地,套宝石蓝料,雕葫芦瓜藤纹饰,葫芦藤与葫芦叶翻卷盘绕于壶身,瓜果圆熟饱满,藤蔓交相掩映。此壶胎料均匀纯净,纹饰舒朗明畅,色泽鲜明。葫芦因其多籽,而有子孙繁荣的寓意;因谐音“福禄”,亦有得福厚禄之意。此件烟壶上共雕葫芦八只,大小不一,错落有致。J&J曾藏相似拍品,可资参考。
Lot 1753
清 涅白地套双彩福寿多子纹鼻烟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149。
高 4.9cm.
说明:烟壶取扁圆形,直颈圆口,器形极为小巧可人。整体以涅白色玻璃为地,套粉、紫二色玻璃,一面雕寿桃坠枝,一面雕石榴成熟,画面满而不乱。以粉红色表现硕果、紫色表现枝条,新巧可爱。桃多用于祝寿,石榴籽多,寓意“多子”,侧面饰紫色蝙蝠盘旋于树梢,寓意吉祥。
Lot 1722
清 料胎画珐琅西洋人物图鼻烟壶
款识:乾隆年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
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202。
参阅:
1.《故宫鼻烟壶选粹》,紫禁城出版社,1995 年出版,第114 页,103 号。
2.《中国鼻烟壶珍赏》,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台港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第105、106 页藏品。
3.《玛丽及庄智博鼻烟壶珍藏:第四部分》,香港邦瀚斯,2011 年11 月28 日,
编号38。
高 8.8cm.
说明:烟壶呈扁方形,圆肩下溜折方,下承矮圈足。白色料胎为地,颈部绘蕉叶纹及如意云头纹,腹部四面开光,开光呈上圆下方形,皆以珐琅彩装饰。正反两面绘西洋仕女图,侧面以红料彩绘楼阁丛林,余处皆涂黄地,并以红彩加绘缠枝花卉纹。人物线条简约流畅,可惜历经悠久岁月,画面颇有漫漶。欧洲的画珐琅技术自清代初期传入中国,最先在广州和养心殿的造办处珐琅作成功烧造,康熙皇帝非常喜欢画珐琅制品,曾命珐琅作烧造,制成品类似早期的粉彩。雍正一朝亦有记载,如活计档中提到:做得玻璃烧珐琅烟壶若干。乾隆时期更是从广东招募画珐琅艺人入京,促使这一时期的画珐琅风格发生变化,欧洲画法及西洋题材开始引入画珐琅器中。在为数不多的玻璃胎画珐琅器中,以内廷珐琅作烧造的乾隆年款白料胎画珐琅烟壶最为贵重,民间称其为“官料”。玻璃胎画珐琅相较于铜胎画珐琅在技术上更加难得,温度与火候的掌握关系着制作的成败,即使在清代最鼎盛的乾隆皇帝时期,也因知其不易,每次下旨制作仅是几件,甚至是一到两件,所得成品绝少赏赐他人,而是将之入匣,随身收藏把玩。从制造档案和传世品来看,白料胎画珐琅烟壶大多为背壶式,少数为圆瓶、瓜瓣、方瓶等。这种画珐琅的技艺约在清晚期传入北京民间制壶作坊,亦有了流传后世的“古月轩”款烟壶。从故宫所藏及玛丽与庄智博所藏藏品对比来看,此类烟壶有几点较为相似:白色料胎器型雅致,肩部微宽至底渐收,使整器更显修长;腹部均四面开光,通体满绘珐琅彩,仅口部及底足留白可见涅白玻璃胎质;工笔绘成,深受西方绘
画技法影响,以釉彩表现阴阳向背及光影,但技法娴熟好坏略有差异;皆以蓝
料在底足落“乾隆年制”仿宋体款。
Lot 1733
清 涅白地画珐琅人物故事图鼻烟壶
款识:乾隆年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195。
高 6.5cm.
说明:烟壶扁圆形壶体。圆口束颈,鼓腹平足,壶体规整秀美。通体以白色釉料为地,珐琅彩装饰。烟壶一面绘远山叠嶂、溪水小桥,渔夫远眺,清朗开阔;另一面绘桃花满枝、柳枝抽绿之时,仕女凭栏,似能听得箫声幽咽,仿佛在遥盼归人。整体采用写意的手法呈现,绘画技法纯熟。据《香祖笔记》所载,画珐琅玻璃鼻烟壶应始于康熙中、晚期的御窑玻璃厂,至乾隆时期已臻完美。因玻璃与珐琅釉熔点接近,温度低了呈色不佳,温度高了胎体容易变形,故工艺复杂,传世的玻璃画珐琅器都较为珍贵。此壶于方寸之间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展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及美感。底部红色篆书款“乾隆年制”。
Lot 1716
民国 内画肖像诗文鼻烟壶
展览:“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3月24日-9月9日。
著录:《金玉满堂·掌中宝——香港张宗宪先生藏鼻烟壶特展》,苏州博物馆,2012年,编号203。
高 7.6cm.
说明:扁方形,圆口,椭圆形圈足,壶身分别饰人物肖像画及诗文,文曰:“燮臣大兄仁大人 正。挽经济才,有裘带风,心胸豁达,气度从容,交友以道,谨慎持躬,古貌古心,卓哉此公。少宣弟马光甲。”从诗文的内容来看,应为称颂仁燮臣之作。此件鼻烟壶内画字画均有一定水准,较为难得。马光甲字少宣,与周乐元、叶仲三、乌长安共称京派内画鼻烟壶的“四大名旦”。其作品题材广泛,以肖像画和书法见长。绘制人物肖像除要求形体准确外,更要在毫厘之间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及性情,难度极大,可谓“失之分毫,差之张李”。马少宣绘制的烟壶,多为正面肖像、背面书法的形式。人物肖像大多为墨彩,书法俊秀工整,颇有欧阳询之风韵。在1893至1927年三十多年间,他为后世留下了一批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华辰2017春季拍卖会
预展时间
2017年6月1日-3日 上午10时至下午7时
北京亚洲大酒店二层、三层
拍卖会时间
2017年6月4日(星期日)A厅
中国古代书画 上午10时
慈心普遍——佛教题材书画 下午1时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 下午2时
中国近现代书画(二) 下午3时
2017年6月5日(星期一)A厅
现当代艺术 上午10时
荷香书屋藏鼻烟壶 下午2时
瓷器玉器工艺品 下午3时
2017年6月5日(星期一)B厅
影像 下午1时30分
北京亚洲大酒店
(东城区工体北路新中西街8号)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