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loading.gif)
2017年,赵涌集团-——泓盛空间与上海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再度合作,隆重推出毛同强史诗级大型装置艺术三部曲《工具》(2006-2008年)、《地契》(2007-2009年)与《经书》(2008-2011年)。
这三件一脉相承的作品,不仅具有令人震撼的视觉体验,更是中国人文精神中“天”、“地”、“人”「三才」中相互牵系与依存的宏观缩影,蕴藏着深沉的社会哲思,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巫鸿所著的《中国当代艺术档案》(由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2009年出版),即是以毛同强的《工具》作为本书的重要封面与封底。毛同强的《工具》、《地契》作为经典现成物的作品,它的内容深度和语言转换的创造性,被栗宪庭誉为“是近十年甚至是近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追溯至十年前,本着“国际化、学术化、项目化”的宗旨,泓盛团队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的当代艺术,并且以“前瞻性”的远见,拓展“时代性”的新体系。关于毛同强的大型项目,早在此时,泓盛团队已经促生推动之萌芽,从《工具》、《地契》到《经书》,一直持续追踪近十年。直到2017年,机缘成熟之后,泓盛团队得以有幸携手自贸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共同推出如此史诗级的大型项目三部曲。作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家,毛同强的作品呈现了特别深刻的中国“现场性”。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机构,我们也怀抱着强烈的民族文化“使命感”将中国的重要当代艺术作品推向新的收藏高度。
《工 具》
《地 契》
《经 书》
中国人喜欢说“天、地、人”,毛同强的这三个作品感觉是一个中国近百年的“天道、地缘、人世”基本状态的比喻和象征。作品先后顺序是“人——地——天”。第一个《工具》就是“人”,最普通的工人农民的人世状态:一堆被曾经多次使用过的工具;第二个《地契》象征和比喻物是土地——几千年中国人赖以生存的命脉;第三个是《经书》,天道,天理,是一种终极信仰。
——栗宪庭
毛同强 《地契》 大型装置 现成物[纸本、木制镜框]
1300余件 2007-2009年
出版:
《地契——毛同强做品》,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年》,吕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40-241页。
展览:
“地契”,墙美术馆,2009年。
“改造历史2000-2009年的中国新艺术”,国家会议中心,2010年。
“第四届广州三年展”,广东美术馆,2012年。
《地契》是由1300余件各个时期的“地契”组成的大型装置作品,艺术家毛同强耗时三年多完成。在《地契》中涵盖了清代历朝、民国初年、建国前后、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后等重要时期的地契。艺术家毛同强力图借用“地契”自身的文本价值、历史价值来言说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与土地之间形成的内在密切联系。《地契》作为经典现成物作品,它的内容深度和语言转换的创造性,被栗宪廷誉为“是近十年甚至是近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地契中的文字告诉我们关于一个具体历史存在的故事,作为社会学家,作为历史学家,这些不同时间的地契已经构成了重要的历史档案,他们记载的事实不再简单的是一个普通人家在一个特的历史时间里的特殊事实,当艺术家将他们汇集起来,并作为整体观察,阅读,思考的对象时,它们构成了一个为历史提供证据的系统档案。
——吕澎
地契是指中国历代土地买卖的契约,也是土地所有权和交纳税费的凭证。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土地典卖契约文书记录了土地产权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是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和税赋制度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殷双喜
康熙四十一年正月十八日
乾隆五十四年四月二十日
嘉庆十七年八月
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二日
中华民国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中华民国十七年二月十一日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五月十一日
康德八年十二月九日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一日
一九五零年一月十七日
一九五一年六月四日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一九六七年
一九七九年二月二十二日
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二日
一九九二年八月三日
二零零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地契——毛同强作品》,中国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年》,吕澎,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年。
《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年》,内页,第240-241页。
從《工具》《地契》到《经书》,毛同強精确的掌握了新中国建立以來政治、经济与信仰的发展和質变的現象,以宏覌的历史高度解读中国社会快速变迁中民眾生存條件与思维模式的应变,藉由装置艺术的形式与場域的视效,呼应中国人文哲思的深邃与反省,為「中国当代艺术」領域樹立起一塊超越浮面「市场价値」的丰碑。犹如中国历史上艺术收藏领域最高端、最需要智慧与学识的《藏书家》一般,在当代艺术收藏领域,对如毛同强《工具》《地契》及《经书》这样的史诗般的装置艺术,也绝对是如历史上的“藏书家”一样,必须具有挖掘历史、文献责任与睿智的卓越见识与眼光。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有了毛同强这类型纯粹度极高的艺术家,得到具有真知灼见的收藏机構成为伯樂而为中国当代艺术前景开拓视界与珍視历史,相信也是一种必然。
——熊宜敬
毛同强,1960年生于中国银川,毕业于宁夏大学,1984年至1986年进修学习浙江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中国银川、北京。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毛同强围绕人类生命在社会中变迁中的意义,创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意义的作品。在《工具》、《地契》、《经书》等一系列代表性作品中,毛同强从天、地、人三个方向,利用经典现成品的创造性语,从社会学的角进入,深刻探讨了中国社会现场中的自由、人权、信仰等本质性问题。毛同强之后的创作逐渐丰富,在《我有一个梦》、《家庭》、《档案》等作品中,用考古挖掘式的田野调研手法,严肃确凿的完成着每一件与中国当下社会有深度关联的艺术作品。
毛同强曾在新加坡美术馆、北京艺术文件仓库、墙美术馆、宋庄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其中作品还曾应邀在挪威卑尔根美术馆、荷兰格罗宁根博物馆、德国汉堡堤坝之门美术馆、瑞士伯尔尼美术馆、乌镇国际当代艺术邀请展、银川当代艺术双年展、南京国际当代美术邀请展。
![](/img/dianzan.png)
![](/img/fenxiang.png)
![](/img/comment/c-icon01.png)
![](/img/comment/c-icon02.png)
![](/img/comment/c-icon03.png)
![](/img/comment/c-icon04.png)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