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大概
1292
字
读完共需
5
分钟
前 言 “风格”作为艺术史研究的重要对象,不仅有一定的历史针对性,还有其自身演变的过程。今天我们就以熟知的埃菲尔铁塔为对象,详细解读它充满争议的诞生以及其后作为一种时代特征和工业风格的百年历程。
1937年巴黎国际展览会
从天鹅岛取景拍摄的埃菲尔铁塔
埃菲尔铁塔的形成过程,不仅凸显了19世纪以来材料、技术、心理体验等诸多复杂因素在风格研究中的重要性,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艺术家的风格意识,他们自觉地运用自身的艺术实践,探索自己时代的风格。
法国自由撰稿人马尔蒂娜·樊尚著,记者布丽吉特·迪里厄主编的《埃菲尔风格》一书中,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材料。
金属时代的产物
埃菲尔铁塔诞生于1889年,这座举世瞩目的建筑,高达300多米,历时23个月的工期,在钢铁骨架之下,大多采用十字横梁和铁铆的拼装结构,在现场组装时仅需300个工人。
铁塔与金属时代
铁塔的出现,建立在19世纪冶金工艺突飞猛进,钢铁建筑进入全盛时代这一前提下,当时,新建筑风格的引领者主要是工程师,而不是建筑师。
埃菲尔便是工程师出身,他所设计的桥梁和铁塔便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展示了建筑骨架的魅力。
当时巴黎市内的其他建筑仅将钢铁作为内部装饰或替代木质结构的材料来使用,在一些墨守成规的建筑师看来,铁这种材料是“俗气”的,缺乏艺术性。
因此,铁塔被视为技术的展示,而非艺术的展示。
1950年代,克里斯蒂安?迪奥公司的
模特队在铁塔前拍照
而另一些建筑师则认为石头的可能性已经穷尽了,因而,一种新风格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性”,它要采用新的材料去满足任何空间与功能的需要。这种新的材料会更轻,同时需要增强拉力和提高抗风性。
围绕铁这种材料的使用,19世纪的两大建筑流派由此展开:
折中派,崇尚兼收并蓄,提倡混合建筑艺术史上各个时期的风格;唯理派,认为应该服从材料的惯例,试图在建筑中寻找符合时代要求的基本原则。
埃菲尔便是唯理派的捍卫者之一,他将铁这种在我们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的建筑材料逆转为一种物品崇拜,用“轻盈”和“力量”来定义新的建筑体系。
充满想象力的建筑
本身就是一种景观
在埃菲尔之前,已有怀着建造巴比伦塔梦想的建筑师尝试过用石头来建造一座高达300米的塔,后来因为石头的笨重和难以抗风而夭折。
埃菲尔在空气动力实验室里
继续着抗风性的实验
埃菲尔则通过精确的计算,充分利用钢铁的通透性,解决了抗风性的问题。这在当时不仅是技术上的发展,还开启了现代建筑外观革新的道路。
此后,市场、火车站、仓库的建造,多采用钢铁和玻璃的结合,旧式工厂也被改造为巨型loft结构。
位于努瓦西耶尔的默尼耶巧克力店
述说着工业建筑的黄金时代
被广泛采用的铆钉结构
(法国克莱俱乐部天窗局部)
室内设计中的金属铆钉结构
建筑中混凝土和钢材的普遍使用,令玻璃幕墙成为可能,这些在我们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建筑惯例,在当时则堪称技术和观念上的创新,并进一步引发了关于建筑风格和现代性实践的美学争论,永久地改变了现代城市、工厂、办公场所和家庭的景观。
电影《沉睡的巴黎》剧照
雷内?克莱尔,1923
马克?吕布摄影作品中
拍摄的油漆工扎祖,1953
随着铁塔成为建筑和设计史上的一种风格,它向人们证实了充满想象力的建筑外观本身就是一种让人欣赏的景观,还可以是充满象征性的现代艺术和美学的符号。
工业风格与时尚
今天,铁塔已成为日常用品与奢侈品设计的灵感来源,从家具到服装设计,从纪念品到组装玩具,展现出它迷人的时尚魅力。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埃菲尔风格”的作品吧!▼
罗伯特?德劳内(Robert Delaunay)
《战神广场:红色的铁塔》,1911
芝加哥城市雕塑,卡尔德(Calder)
《在埃菲尔铁塔前的露天博物馆》
战神广场贝纳?维尼(Bernar Venet)的金属雕塑
为迎接伦敦奥运会
艺术家安东施?卡普尔发起了“塔—艺术品”的活动
将铁塔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变形的8
工业风格的家具系列
1950年代,查理?伊姆斯设计的
“埃菲尔之脚”系列座椅
埃菲尔风格的矮桌,采用了激光切割法
雕塑家卡洛琳娜?库尔博(Caroline Corbeau)
设计的向埃菲尔致敬的金属椅子
从摆件到收藏品,铁塔迷恋成为一种图腾
铁塔结合时尚元素,出现在印花面料上
巴黎时装周上的迪奥定制皮鞋
时装设计中的铁塔元素
至此,铁塔已经具有文化意义上的症候性,在埃菲尔风格形成的过程中,它不仅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时代的象征,还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标志着当时那个具有高度创造力的阶段在此后各个艺术时期和艺术形式中的延展。
.一座天地间的大桥
- 完 -
文 | 任慧
商务印书馆编辑
编辑 | 庄燕琳 沛然
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