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幅《逐鹿中原》是刘奎龄中年时的精心之作,自题“中原逐鹿,岁次单阏如月,刘奎龄作。此时他55岁,正当壮年。大场景人物画极难控制,很容易画得死板,但刘奎龄画得活,把“板、滞、拮”都解决了,生动而有情趣。本画在技法上他不是一味求韧,而是善于结合运用多种用笔、晕染的技法,在关键处着力,工整而传神,富有表现力。
与其闻名于世的花鸟、动物画作相比,刘奎龄在人物画上的造诣亦非常之高,其风格融汇中西,跳出古人藩篱,形成了“刘派风格”,只是后来被花鸟画、走兽画所掩而已。
刘奎龄 中原逐鹿
设色纸本 横披
钤印:
奎龄·耀辰
题识:
中原逐鹿。岁次单阏冬月,刘奎龄作。
鉴藏印:
东阳珍藏、东阳鉴赏、玉笋堂、竹梧轩藏画章。
签条:
陈东阳题签条:刘奎龄写中原逐鹿真迹精品。玉笋堂陈氏珍藏。钤印:陈东阳印
著录:
《刘奎龄画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出版:
1.《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画选》,第94页、封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版。
2.《刘奎龄全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3.《中国名画家全集·刘奎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刘奎龄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2005年版。
5.《澄怀观道-广东省收藏家协会藏品系列丛书》,中华收藏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年版。
50.5×192.5 cm
按住下列图片左右滑动浏览全图
▼
天津美术出版社藏画签
本幅《逐鹿中原》即是其中年时的一幅精心之作,刘奎龄自题“中原逐鹿,岁次单阏如月,刘奎龄作。”单阏即太岁纪年地支中之“卯”,但似乎漏了太岁纪年天干,根据本幅画风所呈现的状态以及刘奎龄的生卒年和干支纪年推算,有可能是太岁纪年天干的“屠维”,即“己”,大约是1939年左右,“如月”则是农历二月的别称。此时刘奎龄55岁,正当壮年。
中原逐鹿 (题识)
中原逐鹿 (局部)
画中“中原逐鹿”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张晏曰:“以鹿喻帝位”,魏征在《述怀》一诗则有:“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之句。画中即以表现秋狝的一瞬间来点题:远处一雄一雌两只鹿正争相奔跑,其身后一支快如闪电、寒光闪闪的利箭,即将命中其中一头鹿;中景是三位兵士骑马逐鹿,其中两人着轻装,骑马搭弓,骑骠者箭在弦上,满弓欲射;乘驖者已松弦放矢,正是前飞之箭;另一人头戴氈笠,着罩甲,手持双股钢叉紧随。近景即本幅的重点,表现一队人马从密林深处走出,队首骑龙马者,头戴狐皮风帽,着红斗篷,手持马鞭,指向前方,左右侍从分别牵狗架鹰,马后有一人擎华盖尾随,可知此即首领。他身旁骑骅持弓的武将,燕颔虎须,身着圆领战袍,似乎正欲策马前驱。在身后另一骑驳者,则在红叶掩映中,隐隐显出一截豹尾旌节,表明这对人马的来路不凡。这三位的四周围绕众将士,亦是精兵强士,或持叉架鹰、或交头接耳,或远眺观望,都在关注着远处的射猎。而身后的密林中,似乎藏着千军万马,刘奎龄对于画中人物的描绘非常精细,且每个细节的把握都很到位,例如追鹿三人的马身上因奔跑而上下晃动的铃铛和缨穗、已射矢的乘驖者在撒手放弦时的动作、首领侍从手牵的黄白二犬正紧盯远处奔鹿急欲扑杀而绷成直线的锁链等等。这些与刘奎龄平时的细心观察密不可分,他笔下的马正是他当年多次前往毗邻自家宅第马厩观察后的杰作。
中原逐鹿 (局部)
大场景人物画极难控制,很容易画得死板,但刘奎龄画得活,把“板、滞、拮”都解决了,生动而有情趣。本画在技法上他不是一味求韧,而是善于结合运用多种用笔、晕染的技法,在关键处着力,工整而传神,富有表现力。用色淡雅,全画色彩协调,善于薄中求厚,和掌握色彩之简的对照关系。
中原逐鹿 (局部)
画面中则以缓坡、巨树和绚烂夺目的红叶,既烘托气氛,亦巧妙地点出时节。刘奎龄曾说:“不要看不起背景和环境,因为他和整体有关,画好了能彼此呼应,相互衬托,既突出了主体,又能协调一致,否则破坏画面。”此作则给人“虚处不嫌空松,实处毋感板结”之感,将背景、环境和主题处理得恰得好处。整幅画犹如一段精彩细腻的电影画面,每一段都是一个凝固的精彩瞬间。
中原逐鹿 (局部)
- The End -
?? 点击查看中国嘉德2017秋拍更多精彩内容:
艺海一粟 | 「入云楼」藏刘海粟书画集珍
丰收大利 | 齐白石的果味无双
渊穆清华,不可方物:陈少梅临子昂《九歌图》
傅抱石致外贸先驱卢绪章《风雨归舟》
法无定法自天真:丁敬和他的《砚林老人诗文遗墨真迹集卷》
西风东渐与福音艺术
观物之生 为虫立命 | 于非闇作《蔬果百虫》
浑厚秀润,水木清幽 | 大千写寄曾克耑《峨眉洗象池》
持山作寿 与鹤同侪 | 齐白石致张镇《篆书四言联》
子恺漫画 缘缘说缘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