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一个崇尚社会主义、自由与友情的男作家,为了她成为居家型的男人;一个因男人封锁心门的女作家,为了他勇敢地追求婚姻与爱情,婚后她冠夫姓,至死无改。也许有人以为赖雅是张爱玲写作上的绊脚石,或者他们的婚姻只是现实上的结合。然而在感情上,她完全是直觉,甚且与现实考量完全不合。


1947年夏天,张爱玲给胡兰成发出了最后一封信:“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也是不看的了。”张爱玲与大她15岁、一方面接受她的稿费资助、一方面又在外面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胡兰成分手了。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1956年2月 ,刚刚由香港移居到美国几个月的张爱玲,求助于某基金会,住进了提供免费食宿及写作环境的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这个文艺营是由美国著名作曲家爱德华.麦克道威尔的遗孀玛琳.麦克道威尔夫人于1907年创建的。该文艺营的宗旨是让有才华的艺术家在环境优雅的文艺营专心从事文艺创作。


艺术家们聚集在一起共进早餐,之后便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室。为了不影响创作的连续性,艺术家们的午餐是从放在工作室门口的篮子里自由提取的。下午四点以后,是文艺营自由活动的时间,然后共进晚餐。这时的聚会就像酒会,有鸡尾酒,有甜点,也有娱乐节目。可以说这是一个大型的文艺沙龙。张爱玲在文艺营与其他的营员一样,都有自己的工作室。一直在流离失所当中的张爱玲,下决心要在这里写出她的第二本英文小说《粉泪》。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坐落在新罕布什尔州彼得堡的麦道伟文艺营,1956年张爱玲离开纽约后搬到这个作家和艺术家汇集的地方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麦道伟文艺营大厅一角


张爱玲除了写作,就是读书,很少与其他营员交往。一天下午她感到大厅里很是热闹。她被这群人中的一位白发长者所吸引,他很有感染力,几个气质不凡的艺术家正围着他,听他讲好莱坞的种种笑话。张爱玲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听着,微笑着。好像有某种感应,老人在每讲过一句笑话后,便转过身来,看张爱玲一眼。张爱玲心中一动,她的脑子里就涌上了这样的句子:“这张脸好像写得很好的第一章,使人想看下去。”这个老人就是赖雅


生性奔放自由的赖雅,之前很不适应婚姻的束缚


赖雅出生于美国费城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17岁就读宾州大学文学专业,后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大学任教。早在学生时代,赖雅就创作有诗剧上演,且受到广泛好评。后来他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


赖雅知识渊博,口才出众,许多美国著名作家都曾是他的好友,如:刘易斯,后来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刘易斯曾说:其实赖雅更应该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还有布莱希特,后来成为戏剧界的一代大师,当年是靠了赖雅的帮助才在美国定居。赖雅是一个难得的即有才华又待人以诚的艺术家。赖雅还曾是好莱坞圈子内被导演和制片人非常欣赏的剧作家,他写的许多剧本都很受欢迎。但他天生是一个流浪者,不愿受家庭的束缚。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由于性格差异,他与妻子在1924年协议离婚,他们有一个女儿。第一次婚姻结束后,赖雅从此只谈爱情,不谈婚姻。他的事业也不总是一帆风顺,好玩的性格淹没了他的创作才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写的大多数作品没有出版。或许是为生活所迫,他申请进了麦克道威尔文艺营。


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


早在认识张爱玲之前 ,赖雅的身体就不好。1943年曾摔断过腿,得过轻度中风。1953年,他再次中风。生性浪漫的赖雅,在一个人的世界里逍遥自在。他有一分钱,就花一分,全没想过以后的日子。赖雅的生活基本上是这样的模式。他一有了较多的稿费,就去周游列国,享受生活。


张爱玲并不了解赖雅很多。但他们交谈了几次之后,彼此就产生了好感。赖雅了解到这位东方女子来美国的经历,在他眼里,张爱玲庄重大方,具有东方女子的美。他们常在餐桌旁、走道上谈天。半个月后,他们便开始到对方的工作室做客了。张爱玲把自己英文版的小说给赖雅看,赖雅对它赞赏不已。他们谈论中国的政治、书法,谈论文艺创作。两个月后,这一对不同国籍的老少作家恋爱了。这时赖雅65岁,张爱玲36岁。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张爱玲与赖雅在华盛顿的第二个居所肯塔基庭院是政府提供给低收入退休者和残疾人的住房


从某一方面来说张爱玲是幸运的,在茫茫人海里,她愿意把自己交给一个虽不富有但有仁慈之心的人。这比富有更重要。而更更重要的是他的聪明才智。赖雅在文艺营就要到期了。他要到纽约北部的耶多去,在那里的文艺营继续他的写作生活。这对于刚刚在对方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张爱玲和赖雅来说,真是一个不愉快的消息。张爱玲在一个月后也将要离开麦克道威尔文艺营的。面对未知的世界,张爱玲的焦虑有增无减。这无形中将她与赖雅之间的距离迅速拉近了。


赖雅离开文艺营的那一天,在往车站送行的路上,张爱玲不由得向赖雅诉说了自己的忧虑。


她担心文艺营之后的生活,担心在美国出版商那里是否还能得到信任,她的小说在美国能否有销路。赖雅听着,他所能做的就是不时用他宽大的手掌拍拍他疼爱的女人的肩膀。这些对他来说是从来就没有想过的。他的生活原则就是:“决不把明天的痛苦提前到今天晚上。”爱玲却是把几个月后的痛苦,不,是几年后的痛苦都提前到了今天晚上。张爱玲陪赖雅走到车站,彼此倾诉了感情。尽管张爱玲手头拮据,临别时她还是送给赖雅一些她从手袋里掏出的早已准备好的现金。钱不多,但张爱玲知道他需要钱。赖雅还没有听清张爱玲说的什么,却看到了递到他眼前的绿色票子。这使他惊讶,他真的被感动了。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张爱玲与赖雅在彼得堡松树街(Pine Street)25号的公寓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彼得堡小镇图书馆的一角。张爱玲与赖雅曾来这里借书


赖雅安定下来后,就给张爱玲写了信。对作家来说,纸上谈情,犹生动于现实的恋爱。赖雅说,他盼望着10月份能重新回到麦克道威尔文艺营。但在7月5日,他突然收到张爱玲的来信,得知张爱玲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他吃惊不小,在慎重地考虑后,当天下午就向张爱玲寄出了一封求婚信。赖雅是负责任的人,他自然想到了结婚。就在赖雅的回信还在路上飞翔的时候,张爱玲决定到赖雅所住的耶多小镇去。他们已有近两个月没有见面了。张爱玲很想实实在在地去看赖雅,去看自己在美国惟一的安慰。赖雅急不可待地去车站接她。但是张爱玲搞错了时间,使赖雅提前来到车站,他在几个钟头的等待中发现,期待自己的新娘的出现,真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情。赖雅带张爱玲去了小镇上一家很有情调的餐馆。赖雅正式向张爱玲求婚。但同时,他又明确表示这个孩子是不能要的。他的态度很明确,他可以有一个可爱的中国女人做伴侣,但他决不愿意养育一个婴儿。第二天,他们又在公园里讨论了婚姻和孩子的问题,还讨论了写作计划。最后张爱玲同意了赖雅的意见,不要这个孩子。8月14日,张爱玲与赖雅结婚。65岁的赖雅,经济的拮据和身体的恶化,早已放弃寻找伴侣的奢望,而此时投入他怀抱的是一个年轻、温柔、细腻、貌美、迷人,而又才华横溢的张爱玲,真是艳福从天而降。而张爱玲经过胡兰成等情感打击,如一叶孤舟,在风暴之后,漂泊在陌生大海上的张爱玲,需要一个情投意合的港湾,赖雅似乎就是这样的一个港湾。


婚后, 赖雅表现得异常勤快和愉悦,他早早地起床,在安静的晨曦中任意挥洒他的光阴,他可以在玩赏油画中度过整整一个上午。他不能像以前那样挥霍他的时间了,因为张爱玲的生活自理能力比他还差。比如她爱喝咖啡,但她不喜欢自己去煮。而赖雅是宁可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去研磨咖啡,亲自动手烹制出真正的意大利咖啡。但是赖雅很快就显示出自己身体的不堪。一天早晨,爱玲被赖雅的呼唤惊醒。她发现赖雅正半躺在地上不能翻身,这是中风的典型征兆,半身麻痹。爱玲吓坏了,她连忙将赖雅扶上床,喊来医生,给虚弱的赖雅吃药。这对于婚后刚刚两个月的张爱玲是兜头一棒。写作并不顺利,面前又躺着心理上还很年轻而身体虚弱的丈夫。为了试图转移她沮丧的情绪,他保证他不死,不会离她而去。在精神上,赖雅是张爱玲的一个港湾。同时,他自己也需要一个港湾,这个港湾就是张爱玲。当赖雅战胜中风回到文艺营时,张爱玲已经从心理上接受了赖雅的病状。她比任何时候都在意自己作品发表的情况,不是为了事业,而仅仅是为了她和赖雅急需的稿费,。


身体渐渐有些好转的赖雅陪着张爱玲出了趟远门,去看望波士顿的表兄,还陪张爱玲去波士顿最大的百货公司购物。看到张爱玲喜悦地欣赏着那些华丽的商品,赖雅有些伤感。这是女人的通病,只是爱玲不挥霍,也没有资本挥霍。她只是给赖雅指点着,这个,那个,设计得多么巧妙,颜色用得多么地道。爱玲是欣赏多过于想要拥有。赖雅还陪爱玲去了纽约,到爱玲投稿的戴尔出版公司商谈爱玲小说的出版事宜。出版的情况不令人高兴,出版公司对出版一个中国女作家的小说没有信心,还要再研究研究。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坐落在新罕布什尔州基恩镇的图书馆。居住在彼得堡时,张爱玲与赖雅常到基恩购物


即使这样,爱玲对生活还是在有滋有味地品尝。她和赖雅去了纽约最大的商场,即使买上一件东西,爱玲也充满了欣赏和品味。她为赖雅选了一双上好的约翰·华德出品的皮鞋,也为自己买了一副做工精细的意大利产的皮手套。等到他们回到文艺营后,另一家广播公司传来佳音,张爱玲的小说《秧歌》将被改编为剧本,该公司付上了1350美元的改编费,还有90美元的翻译费。这笔钱看上去不多,但对急需钱用的爱玲和赖雅来说,将意味着他们在离开文艺营后的半年里可以租房子了。


他们在文艺营的时间到期后,便搬到了离文艺营不远的一家公寓里。就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两人开始了他们简单却又充实的生活。两人都是搞电影剧本的,对电影的欣赏简直就是职业性的欣赏,于是,看电影便成了他们晚上的主要活动。他们在这里看到很多电影。赖雅的背这时经常疼。他并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警告,是他的中风老毛病的前兆,他只是以为伏案太多的缘故。加之爱玲又会些穴位的按摩,在他疼得厉害时,也能按摩几下以缓解疼痛。赖雅十分感动,他觉得他在晚年的时候能够和张爱玲生活在一起,简直是上帝给他的最大的恩赐。


张爱玲告诉赖雅,这是她平生最快乐的一次生日……


他俩饱一顿饥一顿,住处也没有保障,为了糊口,张爱玲也像赖雅一样,不得不写一些“烂”剧本之类的东西,而分散了文学力作的完成。从那以后,张爱玲真成了一个多产作家,发表了很多东西,但没有一个是她才华的满意结晶。婚后两个人确实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情,既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事实上,这两个人的结合,并非是利益推动的理性逻辑,而是情感“逻辑”展开的结果。张爱玲38岁生日的那一天,联邦调查局派员来核查赖雅欠款一案。而赖雅最忧心的却是不要为此破坏了张爱玲生日的喜气。好不容易将探员哄走了,两人做了一点青豆、肉和米饭。


餐后又一同看了一场喜剧电影,笑出了眼泪。散场后,两人在萧瑟的秋风中,步行回家。到家后,又把剩饭吃了。张爱玲告诉赖雅,这是她平生最快乐的一次生日……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波士顿历史悠久的牡蛎餐厅。张爱玲与赖雅来波士顿购物游玩时,也到这家餐厅吃过饭


他们搬到了加州,张爱玲开始对美国越来越熟,对赖雅的依赖似乎越来越少;相反,多病而且有点江郎才尽的赖雅却越来越依赖她,甚至根本无法离开她。在与赖雅共同生活的日子里,张爱玲的写作几乎都是为了钱,以此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是,由于她对美国社会缺乏深入的了解,她很难写出为美国社会所接受的作品。她的作品几乎都被出版公司退回。她寄予很大希望的小说《粉泪》,又被出版公司告之不准备采用。这一消息对她是个不小的打击,她沮丧得病倒在床上,几天不能起来。但为了糊口,她不得不为一家香港电影公司写电影剧本,这些商业作品给她带来了一定的收入,但并不能给她带来快乐。


张爱玲为了谋生和发展,不得不决定到港台找机会时,赖雅忧心忡忡,预感大难到头,他怕她将离他而去,也就是说她将抛弃他而远走高飞。1961年10月, 张爱玲极不忍心地离开赖雅,回到香港写剧本,筹措给赖雅治病的费用。张爱玲奔走于港台之间,寄人篱下,狼狈不堪,心情特别恶劣,甚至与友情深厚的宋淇夫妇也发生了龃龉。凡此种种,张爱玲都在信中毫无保留地向丈夫倾诉。在这期间,她给友人的信似乎很平淡,而在写给赖雅的家书中,则倾吐真情实感,事无巨细,充满关切。信中有张爱玲对两人未来生活的规划,对自己未来创作的期许。张爱玲嘱咐丈夫如何节省每一笔开支,以竭力维持生计……


可以看出,张爱玲与赖雅之间不是外界所猜测的那样感情疏离,相反,尽管生活狼狈不堪,但爱情甚笃,相濡以沫。象任何最亲密的人一样,张爱玲向赖雅倾诉自己心中的委屈。最令张爱玲感到悲苦失望的,是她为了挣钱而不得不独自去香港为电影公司写剧本《红楼梦》,然而剧本总不能令电影公司满意,三个月苦工换来一场空,身体又坏:“辛苦的从早上十点写到凌晨一点,手脚都肿了”,焦躁失眠,独自苦撑,“工作了几个月,像只狗一样,却没有拿到一份酬劳”;怀着希望的港台之行给她身心带来诸多的困扰和折磨,“‘疯言疯语’成了我唯一可用的心理道具”。这些家书令人眼鼻发酸,欲哭无泪,谁说张爱玲冷漠无情?在此期间,张爱玲又得到赖雅再一次中风昏迷的消息,但她没有足够的钱去买机票回美,况且还要筹一些钱为他进一步治疗。于是,她决定先赶写《红楼梦》等剧本赚一些钱,然后才回美国。张爱玲先是为宋淇所在的那家电影公司写《红楼梦》电影剧本,如果剧本采用,可得一千六百美元至两千美元的稿酬。为了能及早返回美国,她每天从上午十点开始,一直工作到凌晨一点,她的眼睛本来就不好,时常出血。而现在辛劳的工作使她的眼疾迅速恶化。她的双腿因长时间坐着而肿胀。她想去买一双大一点的鞋子来穿,可又舍不得花钱,只能等到年底大减价时再说。《红楼梦》剧本写完后,由于宋淇没有审批权,剧本被搁置在了一边。张爱玲经济上陷入了更大的困难,她连买衣服和眼镜的钱都没有了。宋淇又让她写另一部剧本,稿酬八百美金。她计算着,这笔钱可以供她与赖雅在美国四个月的生活开支,于是欣然答应了。虽然她写的第三个剧本也获得通过,但《红楼梦》剧本仍然杳无音讯。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州府康科德(Concord)是个规模不大的小城。张爱玲在彼得堡的图书馆查不到书时就来这里的图书馆转借


她是到香港寻求新希望的,可如今都成了泡影。她透过香港的万家灯火,眺望大洋彼岸,自叹在这茫茫的世界里,除了远在天边的赖雅,自己完全是孤独的。病情好转的赖雅,来信催她回去,说是在纽约找了一个公寓小套间,她一定会喜欢。此时心力交瘁的她,归心似箭,再也不能呆下去。在3月16日那天,赖雅写道“爱玲离港之日”。张爱玲写信告诉他,3月18日到达。他迫不及待,3月17日就到机场去了一趟。第二天,他又和前妻生的女儿菲丝在机场,看到久别的爱妻欢喜万分。赖雅比以前更依恋张爱玲了,他端详着她睡觉时的脸蛋,情不自禁的说,真美。


有一天下午,他从图书馆回家,发现她不在家,很不放心。到了掌灯时分,她还不回来,更焦虑不安,打电话给牙医,甚至要警察局搜寻。他的心在她身上。1964年的一天,赖雅从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出来,在街上跌了一跤,断了股骨。这段时间,赖雅又多次中风。为了照顾赖雅,她在自己的起居室里支起了一张军用床,一边写作,一边护理。此后的两年里,赖雅一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也不能怎么动弹了,全由张爱玲照料。有亲友看他,他将头扭向墙壁,并让其离去。过去,赖雅总是要让别人在生活里有了他而欢乐,如今他受不了别人因他而难过。后来张爱玲把赖雅带到了迈阿密,因为她在迈阿密大学谋到驻校作家的职位。之后她又把赖雅带到牛津。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张爱玲和赖雅住过的肯塔基庭院的房子如今住着一家黑人。张爱玲在这里像护士一样照顾中风卧床不起的赖雅


直到1967年10月8日,送赖雅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这对张爱玲来说,既是解脱,又是损失。 


说是解脱,那是因为她本来是一个柔弱的女人,为贫病交加的赖雅,她奉献的够多了,奉献中最重要的是文学天分的耗尽。说是损失,那是因为她永远失去了一个真正爱她、理解她、关怀她的人,一个唯一属于她的男人。即使他在病中,仍然是知己;他走了,她有话又向谁去说呢?是啊,她有话又向谁去说呢?”,从赖雅辞世那一刻开始,张爱玲就开始了彻底与世隔绝的人生。知道吗?在上海美琪大剧院上演的话剧《张爱玲 》,该剧结尾就定格于张爱玲的美国丈夫“赖雅之死”一幕,因为从那一刻开始的28年间,人们就再也看不见张爱玲公开露面了。1995年9月8日,张爱玲被加州警察发现死于她独自居住的 陋室中。遗嘱不留骨灰,撒于海洋或旷野。穷困潦倒的张爱玲没有想到,在她身后,她的书为台湾和大陆的出版商们不费吹灰之力地赚取了上亿元的版费。这个世界公平吗?对巧取豪夺者是,对张爱玲们不是。编后记:上文贴出几天之后,得到了几位朋友的捧场,谢谢。下面的谢辞,权当本文的编后记。我赞同两位简爱(简爱和简爱Janeeyre)对张爱玲赞赏有加的态度。所谓择偶,当然可以存在理性的选择和条件的,但是张爱玲似乎更趋于情感。我在编辑并改写这些资料时,摒弃了张爱玲选择赖雅是出于利益推动的理性逻辑的观点,而采纳了是情感逻辑展开的结果这一观点。


张爱玲在艰难的境遇中侍侯着瘫痪的赖雅多年,这对于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张爱玲来说,的确是可歌可泣的。著名旅美歌星张妮可和闻名全中国的美国雷锋路乞顺波夫妇,还有旅美企业家兼才子纽约浪人,上海女儒商兼慈善家金子,原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兼电影译音演员逍遥白鹤,对他们的捧场表示欢迎。本人一惯认为北美云鹤聪明绝顶,她的思维敏捷独到,常常出人意外。例如,对本文的最后一段:“穷困潦倒的张爱玲没有想到,在她身后,她的书为台湾和大陆的出版商们不费吹灰之力地赚取了上亿元的版费。这个世界公平吗?对巧取豪夺者是,对张爱玲们不是。”北美云鹤是这样补充的:“不过,虽然那些发行商挣了不少钱,但也得感谢那些发行商啊,要不现在也很少人知道她的”客观的说,北美云鹤的看法没错。其实本文的这最后一段也是我补写的,我怎么就没有北美云鹤想的那么周到呢?即使是功利的,在客观上也可能存在着有益的一面啊。


来源:综合网络    转载请在文前注明出处(本公号及ID)



张爱玲和赖雅:当两个不适应婚姻束缚的文艺男女,一起过着都怕累赘的极简生活,赖雅,张爱玲,婚姻,男女,极简,爱玲,剧本,电影,中风,作家


投稿邮箱: aiwenyi01@126.com

联系QQ: 3067402679

投稿须知: 注明为原创或选摘、摘录等(若不注明责任自负),并注明联系方式,本平台不设稿费,文责自负。


底下有评论,你参与了吗?


【文艺】杂货铺子

三店又开张了

扫以下微信进去逛逛吧

注明“我爱铺子”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