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老舍
元宵佳节之际,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了颇具节庆气息的展览“灯辉绮节——花灯节庆图特展”。本次展览共规划“年节年俗”“花灯迎春”“岁朝报喜”三个单元,让观众宛若穿越时空,亲临其境地赏览古代浓厚的年节欢庆兴味,体验元宵灯市之辉煌盛景。
清 画院画十二月月令图 一月 轴
此图描绘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赏花观灯活动。亭臺楼阁处处张灯结彩,户外施放烟火,人物集聚品评各色灯具,观赏满园盛开梅花。门廊屋顶多採厚重卷棚顶,圆弧顶宅门与弯蜒游廊,将院落划分出几个独立空间,沿著斜角线纵向延伸,顶端即重檐卷棚观景楼阁。后方庭院空地高架盒子彩灯,妇孺老少群聚观赏各种技艺表演,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传统节庆起源于农业社会,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间,为了调节生活节奏,反映岁时季节的变化,遂订定各种节日,并随着时间递嬗,逐渐形成丰富的节令习俗。从各地的新年庆祝,一直到围炉守岁,不外乎谢神与祭祖仪式,表达对天地万物的感谢、慎终追远以及对未来的祈愿。其间,不仅孕蓄有伦理观念,也涵融了深刻的人文情怀。
晟平乐事图魁星
在一年庆典中,以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最具欢喜意象。“元宵”又名上元节、元夕节或灯节,可溯源至汉武帝对“太一神”的崇拜,以盛大的灯火进行祭祀。唐代已由祭神灯火演变成可供游赏的花灯,夜舞百戏,喧嚣熙攘,盛况空前。宋代元宵节前后会置设“灯市”,悬售各式奇巧灯彩,明代以后更为风行。现代的元宵节盛会,除延续观灯、猜谜、掷炮城及品尝元宵美食等活动,复结合时尚、科技与传统等丰富元素,绽放绮丽缤纷的视觉效果,为灯节妆点出无比欢乐的气氛。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绢本设色 局部 1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绢本设色 局部 2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绢本设色 局部 3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绢本设色 局部 4
以连环画式构图,绘明宪宗朱见深(1448-1487,1464-1487在位)元夜欢娱场景。在宫苑中进行的宣放烟火、乔装货郎、“鳌山”灯彩、百戏巡游等活动中,宪宗以不同着装前后出现三次,伴随长卷的展开,时空也进行着转换。
图前有《新年元宵景图题赞》,署款“成化二十一年(1485)仲冬吉日”,手绘“丰年赏玩之宝”。从朱见深的容貌、明代宫廷年俗文献比对以及绘画风格推断,本卷应是宫廷画家绘制的纪实性作品。讹传此图为1966年苏州王锡爵(1534-1611)墓出土,实际乃是中国国家博物馆1959年购藏,卷末尚有清代释篆玉(1705-1767)“西湖篆玉鉴赏”、近代程德耆“江宁程氏德耆述夔藏”鉴藏印记。
清 昇平乐事图 册
《昇平乐事图》共计十二开,描绘宫廷仕女、孩童,於庭院中嬉戏闹元宵,贺新年等欢乐情景。画中提灯有象、鹤、鹿、蝙蝠、鹰、兔,魁星等,样式多元,製作精美,清宫过年奢华景况,表露无遗。 此册描写各样的吉祥涵意图样,如第一开〈白象花灯〉,象驮插著如意、戟之花瓶,有太平有象、吉祥如意等寓意,是民间过年喜爱的题材。依精丽之画风看来,应為院画家所作。
文 | 效力
图片选自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瑞犬纳福——戊戌新年馆藏文物展”
编辑 | 铄铄
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