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以来:新百年新发展
2003年,西泠印社在百年华诞期间召开的第十一次社员大会上,确立了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的宏伟发展目标,提出了搭建平台、吸纳人才、繁荣活动、扩大交流、编印刊物、丰富典藏、扶植新人、拓展领域、建立网络、完善保障这十项具体措施,强调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扩大参与基础,强化精品意识”,做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共同协调发展。与此同时,西泠印社作为省、市两级试点的文化体制改革也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一方面确立了建设“名家之社”、“天下之社”、“博雅之社”、打造“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另一方面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转变经营管理运作模式。2009年“篆刻艺术”成为世界“非遗”之后,西泠印社的发展更得到了社内外各界的极大支持和关注,近年来围绕社团建设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实践,涵盖创新运作模式、整合社会资源、扩大专业平台、加快成果转化等方面,充分挖掘西泠印社文化资源,整合社内外多方力量共同投入,实现了西泠印社文化事业和品牌影响力的整体提升。
2003年,西泠印社迎来了百年华诞,图为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西泠印社百年华诞特展”开幕剪彩仪式
1
首先
创新运作机制,构建文化活动品牌化体系
将弘扬传统文化与“篆刻”非遗保护相结合,创新活动理念,吸引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精英,集中打造了一批在全国甚至国际范围内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品牌项目。如从2007年起,连续以“百年西泠”为主题,举办了“百年西泠?中国印”大型篆刻海选、“百年西泠?西湖风”国际篆刻主题创作大会、“百年西泠?金石缘”诗书画印大展、“百年西泠?风雅颂”国际篆刻选拔赛暨第七届篆刻艺术评展及其他配套专业活动,每年均吸引海内外作者数千名参与,投稿量近万份,成为国际篆刻界首屈一指的艺术展赛权威品牌,其选拔程序和评审机制开风气之先,为完善篆刻艺术人才选拔培养的长效机制积累了经验。“孤山证印”国际印学峰会集聚了相关领域最顶尖的专家、交流最具学术前沿性的议题,成为当前国际印学界最高规格、最具权威度和影响力的高峰论坛,发挥了建立学术规范、总结最新成果、引领学术导向的重要作用。这些文化活动品牌涵盖艺术创作、研究、鉴赏、交易等领域,构成了西泠印社社团活动创新的实践体系。
2
其次
集聚多方资源,实现文化活动多元化运作
根据社团、事业、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发展的特点,积极探索文化活动多元合作的规律。在社团活动方面,突破西泠印社缺乏层级网络的限制,对内组建篆刻创作、印学理论与社史、书法、国画、鉴定与收藏、古诗文、肖形印七大研究室,整合社团艺术和学术资源,搭建社团活动的专业平台;对外以社员为桥梁,有效整合各地文联、书协、美协、艺术社团、文博单位和艺术院校等海内外多方力量,建立起互助合作的活动模式,极大弥补了西泠印社缺乏地域层级网络的不足,提升了西泠印社社团活动的整体规模和国际影响。在学术研究方面,通过课题立项和资金扶持的方式,整合社内外多方研究力量(尤其是以往关注较少的社会层面研究力量),实行学术研究项目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把西泠印社学术研究推上新平台。在多元业态建设方面,充分运用西泠印社在政府、企业、事业、行业协会间的优势影响力,激发各级经营实体能动性,组织开展多元艺术品经营和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机构的不同作用,形成了以西泠印社为主体的“政府主导、主体自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
西泠印社百年社庆纪念碑揭牌仪式现场
3
再次
扩大参与平台,打造社团活动网络化模式
在活动载体上积极寻求突破,以现有的社团、博物馆、篆刻书画院、出版社、展览公司、艺术公司等主体,根据不同专业分工,搭建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专业领域的学术活动平台,扩大西泠印社文化活动的社会吸引力和公众参与面,使西泠印社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了现代社会文化发展。如以专业研究人员为主体的研究室组织开展相应领域的专业艺术鉴赏会、创作笔会、采风交流、艺术展览;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宣传、教育等窗口功能,开展专题展览、艺术讲座、青少年创作体验等普及性活动;篆刻书画院针对社员开展专业研习班,与高等院校、中小学等联合开展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兴趣班和集训班;艺术鉴定中心组织定期资质培训,培养艺术品鉴赏和交易专业人员;大型学术社刊《西泠印社》以一期一专辑的形式,面向社员、文博系统专家、大专院校学者,带动他们共同参与印学研究,形成立体的社团活动网络化体系。同时积极进军互联网领域, 中国西泠网开辟《资讯中心》、《名家空间》、《在线展览》、《西泠商城》、《西泠论坛》等栏目,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传播快速、覆盖广泛”的数字化、在线式文化艺术网络平台,扩大了学术活动参与面,进一步实现了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
4
第四
推进合作互动,加速艺术成果应用转化
极探索艺术和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一方面以专业活动打造社团文化品牌价值和高端形象,推动文化产业多元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在经营中充分体现社团艺术活动的成果价值,推进专业成果的社会转化,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达到社团事业、产业的共生共赢、良性发展。如“西泠拍卖”,一方面得益于西泠印社百年人文传统和深厚的专业内涵,组建了覆盖领域广、综合实力强的鉴定研究队伍,成立艺术品研究中心,深入挖掘艺术品文化底蕴,有效提升企业经济利益;另一方面,又注重文化公益性,常年免费向各艺术院校、研究机构、文博单位发放拍品图录,多数被作为教学和研究资料收藏;配合拍卖预展举行的专题鉴赏活动和现场讲解服务,也提升了艺术品拍卖经营活动中的专业含量。西泠拍卖的“文化与经营”融合的典型性,为艺术活动与市场经济良性互动提供了有益参考。
经过近十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西泠印社在艺术活动品牌化、组织主体多元化、参与平台网络化、成果影响效益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西泠印社整体发展的艺术活动评价模式、组织主体多元合作模式、多层次群体参与模式、文化效益联动转化模式,使西泠印社整体呈现多元、立体化发展,较好地适应了社会快速深刻的变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提升了西泠印社的专业首位度,也使西泠印社真正实现了良性、协调、可持续发展。
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2011年12月13日,西泠印社在杭召开八届六次理事会,选举产生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执行社长刘江先生。12月16日,西泠印社在香港举行隆重的社长颁证仪式,九十五岁高龄的一代宗师、学界泰斗饶宗颐先生,从专程率团赶赴香港的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翁卫军手中接过社长聘书,海内瞩目的百年文人艺术社团再次拥有了自己领袖群伦的首长,进一步印证了西泠印社这一文人艺术社团对传统文化血脉的尊崇,彰显了西泠印社所倡导的艺术与学养并举的文化理念,对西泠印社未来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西泠印社从诞生于西子湖畔、孤山西麓的这一方清雅胜地,到今天海内瞩目的盛世繁华景象,光阴已经悠然流逝百余年。百余年来,西泠印社始终秉承“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和“兼及书画”的宗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始终是标领海内外印坛的学术重镇。今天的西泠印社,百年文化基业愈加壮大,已经发展成为兼具学术研究、编辑出版、文物收藏、展览交流、篆刻创作、印泥制作、艺术品拍卖和文化用品经营等多范围的文化经济实体。西泠印社将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朱小雨、黄燕苹
您的转发与点赞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鼓励!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