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焰希望在肖像绘画的范围内实现宏大叙述的作品那样的感染力,“托马斯”肖像可以说达到了他对自我的要求,该系列作品因其精湛的独特技艺让人没有丝毫的厌倦。画作中的这位卢森堡的男人竟然被毛焰画了十几年,留下的油画作品约有近百幅,这些作品画得非常的淡,似乎有着中国水墨的味道。
▲参展艺术家毛焰
毛焰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洋溢着浓厚艺术氛围的普通家庭。他三四岁时就开始学画,父亲毛大亮给了他最初的艺术启蒙。1988年毛焰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这一时期毛焰在绘画上表现出过人的天分。
▲《托马斯肖像》,布上油画,60×50cm,2000年
1991年大学毕业时,毛焰和他的同学们被动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来到南京,在南京艺术学院当了一名普通助教。20世纪90年代初,毛焰在《小山的肖像》(1992年)和《三个朋友》(1992年) 里表现出了沉重的迷茫与困惑情绪。不过,他的本性始终受到德拉克洛瓦、丢勒、戈雅这类画家的牵引。这样,在艺术家身上特殊的绘画性与审美很快替代了潮流的诱惑,他相信凭借“自己的一种情绪、一种灵感性的东西”可以产生有意义的作品,毛焰远离了玩世现实主义的潮流。
▲《小戴》,布面油画,130×90cm,2013-2014年
毛焰希望在肖像绘画的范围内实现宏大叙述的作品那样的感染力,“托马斯”肖像可以说达到了他对自我的要求,该系列作品因其精湛的独特技艺让人没有丝毫的厌倦。画作中的这位卢森堡的男人竟然被毛焰画了十几年,留下的油画作品约有近百幅,这些作品画得非常的淡,似乎有着中国水墨的味道。
▲《微胖的裸女》,布面油画,330×200cm, 2013年
该系列似乎成了艺术圈里有关毛焰的一个被议论最多、也最充满悬念的话题。在“托马斯肖像”系列中,画面安静、朴素、内向,表情没有明确的指向性,似乎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对象,但重要的是,以托马斯为形的肖像可以使毛焰远离那些有所表达的表面意义,创作托马斯肖像的乐趣是一种与创造个性的乐趣相反的,或无关的方向——用一个西方白人的形象来缓解近距离的形象容易引出的情感波动,最大可能地摆脱带有主观性的情感判断,这使毛焰回避了中国当代艺术理想主义的叙事和对理想主义本身的问题。
▲《坐着的Y》,布面油画,110×75cm,2016年
事实上,这个系列也是画家本人以前始料未及的,这其中有个人的习惯和惰性,也因为没有东西能激发他新的欲望。正如艺术家所说:“但当这个系列持续到现在的时候,我又有一种踏实的感觉。我才发现实际上我是很充实的,我现在才知道我要清楚地干什么,表达什么。”
▲《肖像片段No.1》,布面油画,75×55cm,2018年
理想主义的叙事和对理想主义本身的质疑是两种对立的观点,毛焰决定不参加这样的二元论的争论,他入迷地在他热爱的西方大师的作品中感受气息,直至发现自己有了一种表现个人情绪的技法为止,在绘画技术和趣味上,尽管毛焰崇尚古典艺术的精神气质,也仍然与学院主义拉开了明显的距离。他用一种有教养的态度创作了富于个性的绘画,在一个的躁动社会里,他坚持着绘画的精英气质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宣传视频
编辑:LLF
-the end-
-------------------------------------
即将展出
展览:《艺术史:40×40——从四十位艺术家看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
时间:2018年11月9日-2019年3月3日
地点:上海宝龙美术馆
▼
展览:“韩国抽象艺术:金焕基与单色画”
时间:2018年11月8日-2019年3月2日
码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