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上海流行“城市漫步”。
城市漫步这么潮,你可千万别说没参加过啊。跟着那个滔滔不绝,时而拿出照片,对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字符说故事的人,看看故居,走走租界小马路,在好天气里和几个有趣的人在一起……
城市漫步者有一个著名的同路人——卢梭,他写了《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最早的“城市漫步”大概就是一个人走走停停,胡思乱想。漫步是人的天赋本能。
另一个著名的城市漫步者——波德莱尔,他的诗中充满了城市奇景,和层出不穷的浪漫思想。19世纪的巴黎,车、马、邮件都快,一生只爱这一座现代之都。
城市从居所演化成风景,人从市民变成“城市观看者”。“游荡”、“漫步”成了一种风格、一种姿态、一种艺术,这被另一位城市漫步者——瓦尔特·本雅明所概括。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性的多重变化,“漫步”的含义得到了巨大的延展。全球化把人们连成一张网,背包客们想更高效率地“看明白”一个城市,作为一门生意的城市漫步(City walk)应运而生。在欧美大城市成熟旅游市场百炼成钢之后,城市漫步也顺理成章地出现在中国。
进入21世纪,一些变化悄然出现,城市漫步突破了旅游的边界,在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大城市受到公共文化体系的青睐,以一种文化现象的身份开始流行。
从波德莱尔到本雅明,城市游荡为城市漫步奠基。
法国画家Jean Beraud(1849-1935)笔下的19世纪晚期巴黎街景。(图片来源/mop.com)
以漫步之名
常见的城市漫步,是由机构或个人发起,事先设定路线,安排了解沿途各点的行家、专家等人士作为领队和讲解者,以公开招募、限额报名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由参与者众筹或组织方投入资金举办的一种活动方式。
城市漫步的基本行动方式是走路结合“看听聊”,领队是核心,旅行社组织的城市漫步会聘请专职或兼职领队,公益性的城市漫步常约请专家学者或熟悉本地的人士引路并讲解,他们都是了解城市历史、地理、人文信息的专家。漫步的地点和路线或经周密策划、多次优化,或由领队的建议来事先决定。有时,走完全程之后,组织方会举行讨论活动,让大家可以交流一路上的所思所想。因此,城市漫步在深层意义上也是一种知识分享和社交行为。
领队讲解,团友“看听聊摄录”,就是城市漫步的主要活动方法。图为澎湃新闻市政厅在定海桥等地举办的城市漫步现场。(摄影/宋敖)
稻草人旅行是在城市漫步领域颇有建树的一家国内深度游开发企业,青年人是他们的核心客户群。稻草人微旅行项目主管葛仲然告诉《城市中国》,城市漫步的主要参与者是20-40岁的青年游客群体。市场调查显示,青年人有强烈的愿望走出家门,在看城市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并且想在这样的旅途中交到朋友。
关于城市漫步的来源,还有相对易被忽视的几个面向:
一些学科的传统教学实践方式含有城市漫步性质。比如,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生以工作营的方式实地踏勘完成设计作业;历史学会考察历史事件发生地,考古学则常“漫步”在更广阔的乡野;社会学、人类学有田野调查;文学史和文化研究专业也经常组织考察;美术专业则有写生……由此演变出来,由学术机构发起或参与,以教学为导向或以教学科研资源为基础的城市漫步,延续了古老的传统,与城市公共文化相接。
香港大学上海学习中心每年都在上海组织学生调研城市地点,举办设计工作坊,也会参与到上海市虹口区的城市更新进程中。作家、复旦大学创意写作专业研究生导师张怡微给学生们留过一项作业:每人选择一条上海地铁线,从头到尾走一次进行采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童明教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划了“觉醒的现代性——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展览,展期举办了“法租界”、“外滩”、“人民广场”等主题路线的城市漫步。他们的团队“织城网络”还承接了衡复微空间的城市漫步活动组织工作,对徐汇区进行考察,并与即兴艺术创作融合。
织城网络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摩登漫步”,在“追溯与探索:毕业于宾大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在沪建筑实践”展览期间,举办了9次城市漫步。(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漫步也是记者的一种基本工作方法。澎湃新闻市政厅组织的城市漫步以5-10人的规模,约每月举办一次,考察上海相对被忽略的区域,挖掘历史资料、整理现状信息,刊发图文、视频稿件,并组织线下对谈活动,请来专家学者和在地相关人士共同讨论关于城市发展的问题。负责该项目的编辑沈健文曾在摄影艺术研究机构“瑞象馆”组织过“城市漫步:发现与表述”工作坊(详见《城市中国》078期《逛街学》栏目《城市捕手》一文),她认为当时做的城市漫步更注重观察的方法论,而现在的做法更类似日本的“考现学”,即通过考察现状,更深入地了解城市,以便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对话机会。一家名为“红砖文化”的机构在其新近出版的《外滩解码》一书中明确提出并实践了“城市考现”的理念,他们地毯式地调研上海外滩地区,作了符号学研究和多维解构。《外滩解码》后记中透露,“红砖文化”曾承担过多项上海城市形象海内外推广和节事活动策划组织工作。
城市漫步的形式本身非常自由,很多民间“大V”都组织过。出于作为本地居民的责任感和对城市的浓厚兴趣,他们不只是怀念过去,还有心寻找一些蛛丝马迹,尽可能地记录时代变迁,思考城市问题,把自己的所得分享给他人。民间“大V”们是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民间公益性质城市漫步的主力,格里董、INS、武林等个人和“上海暴走团”等民间团体,已经有了自己办城市漫步的品牌和个性。有些团体不仅组织城市漫步,还组织郊野徒步,更具有体育色彩。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人谋求将城市漫步打造为一门可以盈利的生意,有人希望借此机会结识有缘人一起做些事情,也有人无所图,只是为了快乐。
《城市中国》上海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考察小分队在徐汇西岸滨江,以城市漫步的方式“考现”。(摄影/里斯本)
《城市中国》曾在2017年4月15日组织了“骑行上海”活动,小分队以骑、走、乘车结合的方式考察上海苏州河两岸道路骑行条件。(摄影/朱迪)
上海暴走团是成立于2012年的半自助青年旅行互助组织。城市漫步是其主要的活动项目之一。(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呈燎原之势
城市漫步何时出现已不可考,但其近年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却是有迹可循的。以上海为例,公立文化机构对城市漫步的全面认可就是标志。
近年来,城市政府官方对城市形象日益重视。上海志在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一直在推动探索更好的城市文化传播组织机制。不仅要宣传好,而且要动员好。一方面,通过加强旅游业的创新,吸引更多人来到本地;另一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和更新的观念,强化公立文化机构的运营能力,促成较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区活力,丰富居民生活。
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在2013年长宁读书节期间,与稻草人旅行合作推出了城市漫步活动,这是全市公立文化机构较早举办城市漫步的尝试。双方合作默契,在历年的读书节中,都以纪念年的作家为主题,围绕其生活和创作策划城市漫步,并鼓励读者在参与之后进行创作和交流,以达到推广阅读的目的。有经验的企业、民间机构和个人提供策划,公立文化机构提供资金和资料信息支持,双方共享平台渠道,城市漫步的模式由此推广。各方熟稔之后争相创新,服务“粉丝群体”和地区居民的城市漫步层出不穷,几乎成了上海市公立文化机构举办市民活动的“标配”。
参加城市漫步的长宁图书馆读者小分队在街头阅读地图资料(上图),在宋子文故居门口合影。(图片来源/长宁图书馆)
城市漫步能被人喜爱、广为应用的最直接原因是组织难度相对不大。办一次公益性的城市漫步,策划并公布路线、确定领队、招募人员,到时间出发就可以了。对组织方而言,费用不高,主要精力花在解决路线和领队的问题上即可。在事后宣传方面,城市漫步因为涉及城市的历史地理实际情况,又因集体行动而体现出事件性特征,从而为组织方的品牌宣传或口碑积累提供更多选择。公立文化机构组织城市漫步,一般与重要节事和城市事件相配合,频率虽然不高,比如一年一度,但可能会同一时间发出多支队伍,因此更强调宣传效果和综合效应。
本质上,城市漫步是一种气氛轻松、参与门槛较低、互动性比较强的活动形式。当前城市文化活动呈现多层次、多元化之势,竞争日趋激烈,组织方都很重视吸引受众。参加城市漫步对人的体力、知识背景等要求相对不高,相当于“有准备、有目的”地逛街。组织方可以在活动形式上下功夫,实现城市漫步的升级。比如在走完全程后安排讨论活动,让没有参与漫步的人也可以参与讨论;通过周期化运营,引入“活动季”的模式,形成系列,定期更换路线和领队、增加新的活动方式;将城市漫步与本机构组织其他文化活动相结合,如主题讲座、展览、公益行动、体育比赛等,以“方阵化”运营的做法提高综合效应。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在一年一度的“符号上海”主题展览期间,都会举办城市定向比赛,征集市民漫步街道创作的摄影、绘画作品并评奖。面向亲子、老年和城市白领等群体,该馆有针对性地给城市漫步“加花”,以达到该机构的服务宗旨,即宣传城市建设发展,进行城市规划知识科普,提升公众参与积极性。
参加“符号上海”之街巷活力定向赛的市民们在街头合影。(图片来源/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
举全城之力
城市漫步激增的首要背景是作为本底的城市空间变化迅猛。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深化,以上海为代表的大城市都在一轮轮城市更新的浪潮中,开始谋求发展与保护的平衡,形成稳定的模式和制度。文化遗产街区的概念得到强化,挖掘城市既有建筑历史价值的行为得到认可,城市规划呼唤更多、更有效的公众参与。上海近两年改造完成向公众开放的故居、馆所总量很大,新开放的文化艺术场馆层出不穷,整条街实施城市改造、提升品质的做法屡见不鲜。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落叶不扫”、武康路历史文化名街、徐汇衡复风貌保护区等的出现,都使“城市漫步者”可以走的地方、可以看的东西快速增多,且还在积累当中。
2016年,上海市规土局发布“行走上海”品牌,启动城市更新四大行动计划,其中的“休闲网络计划”明确倡导慢行交通,将户外活动空间打造成为网络畅通、功能联动、实用有趣、体验舒适的空间,使多元的户外空间串联成网,使休闲空间与城市功能充分融合。2018年9月28日,住建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提出要重视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公共建筑等城市既有建筑的价值,要采取措施保护作为城市特色标识和公众时代记忆的特质。城市既有建筑,实际上是城市漫步最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
2016年上海市发布的“行走上海”品牌LOGO。
在发展的滚滚车轮之下,城市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一种财富,既被提取为城市精神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凝聚市民的参与意识,也被概念化,投入到新一轮的生产当中去。有学者认为,城市漫步显著地体现了现代城市的消费特质。可以说,城市漫步不只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传达和渲染。
其次,城市公共文化机构的目标发生了变化。2015年1月14日,《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印发。近年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对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发展进行引导,强调要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要从土地与建设、资金与人员、机制与组织等方面,自上而下实施有力的支持措施。上海是全国较早意识到营造城市形象的大城市之一,除了在旅游开发方面早有布局,引入有经验的企业参与,也利用各种契机,明确地主导城市文化活动的方向。这一总体策略贯彻到了各级各类机构的工作当中,各条战线都可以有自己特色的城市漫步。
2018年4月,上海市团市委、市新闻出版局和上海图书馆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推出了“悦读青春――老洋房阅读之旅”系列活动,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大学等学术机构策划了10条城市漫步线路,借助青春上海Act+平台(共青团上海市委官方网站和微信),采取“互联网报名+路线定制”的模式,至9月已举办22场,超过1000人次参与。活动的目标是凝聚人心,共鸣主旋律,更好地宣传上海的文化形象。一些城区和街道也开始将城市更新与城市漫步相结合,在推进城市微更新、社区微改造、风貌整治的同时,以整条街为路线,挖掘街巷素材,宣传改造成果。
“悦读青春——老洋房阅读之旅”路线地图。(图片来源/上观新闻)
走自己的路
城市漫步的未来会如何?稻草人旅行的葛仲然认为,目前这种多方积极参与的局面,预示着比较乐观的未来发展方向。客观而言,中国的城市漫步作为一种旅游产品,与欧美成熟市场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中国的旅游市场还处于较为初级的发展阶段,以深度游、体验游为目标的游客群体还不够大。葛仲然提到,由老牌企业运营的伦敦城市漫步,已经发展得十分规范,线路多、频次高,“像公交线路一样准时出发”,游客一到伦敦就可以立刻报名上路。旅行社推出的城市漫步费用相对低廉,需要长期运营才能积累客户群、培养更多优秀的领队、找到合理的模式。以城市漫步为主打产品的小型旅行社目前也出现了一些,但还没有形成气候。
而与市场化运作的、旅游服务性质的城市漫步不同,由文化机构、学术机构和媒体组织的城市漫步,则因其目标的不同,随着主办方的探索,将会日益呈现出另一条发展路径。主办方如何对城市漫步进行定位,将决定其向何处走。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负责策划文化活动的王恺顺的感想是,城市漫步的意义不仅在于走,怎样利用好城市漫步之后所得的成果引导读者更好地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是更有意义的问题。澎湃新闻市政厅的沈健文则在思考,在参与者群体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有一定自组织能力的情况下,怎样发挥城市漫步作为一种城市考察工具的作用,更好地“考现”。澎湃新闻市政厅承接了2018上海双年展的城市漫步项目,但不是以组织若干城市漫步线路的形式来体现。他们将会把自己变成开放的平台,向公众募集以1947年《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为基础资料的自主城市研究项目。
1947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也许会成为众多城市漫步者用来参考的工具书。
2017年7月澎湃新闻市政厅组织在上钢新村进行城市漫步,一位当地居民袁先生自告奋勇出马解说。(摄影/宋敖)
作家、教师张怡微参加过澎湃新闻市政厅组织的在上钢新村的城市漫步,她是那儿的居民。在她看来,理解城市不仅可以是知识的构建,也可以是感性的训练。城市漫步不那么“研究”,也不那么追求“结论”。对每个人来说,城市漫步也许终究不是一种“观看”,而是在构建一种属于个人的心灵地理。
城市漫步自己像“漫步”一样地生长,呈现出更开放的样貌,这也许是最有“漫步”精神的了。
(感谢丘兆达、沙青青、董超媚、王周杨和本刊编辑袁菁、宋代伦的帮助。)
本文转载自 城市中国 微信官方公众号
电话 | 021-65982080(8027)
邮箱 | 00urbanchina@urbanchina.com.cn
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虽然很美,但却容易迷路,因为此地有多达六条道路交叉口、无数的单行道。外地司机在这里迷失方向、本地阿叔讲的上海话你未必听得懂,所以,不如靠自己,只需一部小巧漂亮的地图册,你就是梧桐树下最自在的漫游者。
上海衡山·和集、文化力研究所携手上海衡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今秋联合发布了衡复风貌区生活地理考——衡复漫步系列地图。此系列旨在以一个在地居民的视角,为初次来访的游客、试图深入了解衡复地区的人们,提供具有参考性的生活指南,从人文、艺术、美食、休闲等方面带动一整片社区的活化。
适用于2018年冬。主要集中在建国西路社区,并囊括衡山路、湖南路、复兴西路等。在此,宜居示范区、生态商务区、文化特色区、生活休闲区四类风格各异的街区并存,当花园洋房、里弄文化遇见都市潮流、新兴商户,共同蓬勃生长造就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