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位平面设计师
名为鲁迅
年少时读鲁迅,
他刻在三味书屋里桌上的“早”字,
深深刻在了我心里。
▼
今天分享的这篇小文,
介绍的是作为平面设计师、
尤其是热爱书房里的鲁迅。
私以为,放到现在,
鲁迅的这些设计也仍然雅致脱俗,
充满了智慧。
▼
曾经是医生,
而后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每一个领域,他都掷地有声。
可是历史的铜镜一转,
他在设计、鉴赏领域,亦有建树。
▼
- 点墨成魂 -
鲁迅先生较早的设计作品,是 1917 年 8 月 7 日完成的北大校徽的设计。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稍有名气的鲁迅,眼光可谓独到。他在给先生的信中写道:
“余想请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一枚校徽,也不必多复杂,只需将先生一向倡导的美育理念融会贯通即可。”
当时的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草案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从图案的构成来看,这一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传统汉族建筑部件——瓦当。瓦当在古代汉族建筑中位于屋檐最前面的、筒瓦顶端的下垂部分,尤流行于两汉时期,起到保护木制飞檐、排水防水、装饰建筑轮廓等作用。
鲁迅先生设计的标志采用了“北大”二字的篆书,作上下排列,结构稳定、线条简洁,构形之寓意传承于传统建筑,而典雅的篆书轮廓又体现出时尚感。
中华民国国徽
附:鲁迅设计说明
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
谨按西国国徽,由来甚久,其勾萌在个人,而曼衍以赅一国。昔者希腊武人,蒙盾赴战,自择所好,作绘于盾,以示区别。降至罗马,相承不绝。迨十字军兴,聚列国之士而成师,惧其杂糅不可辨析,则各以一队长官之盾徽为识,由此张大,用于一家,更进而用于一族,更进而用于一国。故权舆之象,率为名氏,表个人也;或为十字,重宗教也。及为国徽,亦依史实,因是仍多十字,或摹盾形,复作衮冕旗帜之属,以为藻饰。虽有新造之国,初制徽识,每不能出其环中,盖文献限之矣。今中华民国,已定嘉禾为国徽,而图象简质,宜求辅佐,俾足以方驾他徽,无虑朴素。惟历史殊特,异乎欧西,彼所尚者,此不能用。
- 妙笔生花 -
这次小试牛刀之后,鲁迅先生在书籍封面和装帧设计中展现出了源源不断的才华——他一生设计了 60 多个书籍封面。
与他的字体设计同样充满创造力的,是他对于传统文化中典型意象的自如运用,尤其是汉代的石刻图案的运用。
鲁迅先生也非常赞同大巧若拙、以虚为实之类的留白之理,因此他的很多书封面设计都选择了“素封面”:除了书名和作者题签外,不着一墨,“于无声处听惊雷”。
字美、图精、加上朴素的底色,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成就了《呐喊》和《引玉集》这两个鲁迅书籍封面设计的经典之作。
一只猫头鹰
现在仔细分析这只活泼灵动的猫头鹰,它的双眼被画成了一对男女的头,很是奇妙。
上图是鲁迅先生 1927 年出版的杂文集《坟》的扉页。他将猫头鹰画在方框的右上角,歪着头,一眼圆睁,一眼紧闭,似乎正在凝神注视着什么。两眼之上还有两撮耸立的羽毛,最下则是两支锋利的爪子。
陈丹青曾说:“鲁迅是一位最懂绘画、最有洞察力、最有说服力的议论家,是一位真正前卫的实践者,同时,是精于选择的赏鉴家。”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