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美术馆第三个大展
《感同身受》
于2019年2月16日落下帷幕
展厅虽已空荡,
但展览期间的精彩与回忆,
会一直留在这里。
展览的精彩点滴
今天与您回顾~
汇集中国雕塑界老中青三代艺术家
雕塑大展《感同身受》共同呈现了中国雕塑老中青三代、八位艺术家田世信、隋建国、展望、姜杰、向京、王伟、梁硕、耿雪的40余件雕塑作品。
《感同身受》展览海报
《感同身受》展览现场
《感同身受》室外展品
1款原创小游戏
2个展览单元
策展人将展览分成了两个单元,即“体觉”与“色醒”,将艺术家和作品的关系、观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纳入其中。一方面意在揭开艺术家身体与作品材质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体觉);另一方面意在凸显艺术家对作品细致处理所带来的特殊观感和触感(色醒),以调动观众全身心的感知,使其“感同身受”。
田世信对具象雕塑多年的浸润和坚守,使他对雕塑材质的把握和处理达到了尽精微的程度。
田世信 《少年才子王勃像》
隋建国在21世纪初期开启了其雕塑生涯的重要转型,抛弃了用手进行传统意义的塑造,改用拳击的手法对泥进行击打,唤醒了雕塑泥的“物性”。
隋建国《肉身成道》
展望最初创作“应形”作品的时候,给出了不锈钢假山石折射身体成像的理由,这是一个建立前后作品逻辑关联性的过程。
展望 《假山石116#》
向京惯用身体作为参照,雕塑作品从体现神性,到表达人性,到反思“非人性”。
向京《行嗔》
隋建国、展望和姜杰几乎在同一时间向“材料和身体关系”的更新进一步迈进。青年艺术家耿雪和梁硕也有着类似的诉求和探索。
姜杰的创作除了语言维度的推进,一直包含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姜杰《向前进向前进》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把雕塑家在工作室的泥塑作品过程进行了记录。
耿雪《米开朗基罗的情诗》
《什么东西》系列作品可以视为梁硕对“塑”的警醒和反思。
梁硕《什么东西-#5》
王伟手下的人物肖像则和日常感知紧密相连。
王伟 《白夜》、《十月》、《夜》(从左向右)
策展人刘礼宾为媒体进行现场导览
艺术家田世信为媒体进行现场导览
2场学术对话,6位艺术家、媒体人会聚于“松”
中国的城市雕塑路在何方?——对奇葩城市雕塑的探讨与思考
松间对话第八期
2018.11.21
松间老友记
松间对话第九期
2018.11.28
7+款原创艺术设计品
10+场夜游,10000+人参与
60+的美术馆公教活动
3660000个百度搜索结果
这些或大型、或震撼、或细腻、或趣味的艺术作品汇集于松美术馆带有禅意的自然氛围之中,为到场观众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松」。此次展览对「松」来讲只是一个开篇,未来针对雕塑、装置等艺术表现形式「松」还将继续探索。
下个展览
精彩等你
▼
松美术馆官方网站现已全新上线
http://devwww.huayi-art.com/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松,不止艺术!
Song Art,More than Art!
▼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