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塔克的房子》
—— 艺术对于生活最悲悯的预言
文 | 国栋
“人们从没见过玫瑰,人们只知道玫瑰的名字。”——翁贝托·埃科《玫瑰的名字》
人们为艺术巨星狂欢的时候很容易就忽略了其他拥有同样优秀素质的艺术家。就像很多人读过钱钟书《围城》里“外面的人想进去……”的经典解读,但极少有人知道这一段其实是其妻子杨绛撰写一样。无独有偶,在艺术界,如果提起立体派,我们想到的就是毕加索和他的《格尔尼卡》,但与毕加索同时期的立体主义画家乔治·布拉克却鲜为人知。
一、“立体”——精心思考后的粗鄙之作
我拨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海因里希·海涅
1908 年,在毕加索的那幅轰动整个巴黎的《亚维农少女》问世的第二年,布拉克在卡恩韦勒画廊展出作品《埃斯塔克的房子》,评论家说:“布拉克先生将每件事物都还原了,成为了立方体。”就像莫奈凭借《日出印象》命名了印象派一样,立体主义因《埃斯塔克的房子》而得名。
《埃斯塔克的房子》油彩画布 立体主义因《埃斯塔克的房子》而得名。
略有艺术常识的人看到布拉克的画时会与塞尚的“埃斯塔克系列”相比较,一般都会对布拉克的画面稍感不适:画面中那朴素和安详的气氛、古典主义的造型、印象派的光影全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舞台似的戏剧感和紧张感;像帷幔一样密不透风的树、簇拥着的一幢幢神经兮兮的土黄色圆柱体、锥体和正方体的房子,它们几乎没有特点,观众的视线游走在整个画面上都不会找到一个像样的视觉中心;没有很开阔的空间,没有巧妙的画面纵深感,房子介于平面与立体的效果之间,看起来好似压扁了的纸盒。画中的所有景物,无论是最深远的还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样的清晰度展现于画面。用传统的眼光来看这幅画,你只会觉得失望和困惑,这实在是一幅缺乏美感的未完成的作品。
二、“立方体”——城市雏形的形成
所谓的历史眼光并非是站在现在数落过去,布拉克的画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就像一个预言,并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一种令人恐慌的方式应验了。如果塞尚的画表现的是18 世纪末农村的惬意风光的话,那布拉克的画就是预见到了人类将要来到世界城市史的一个特殊时期——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们史无前例地涌向城市。
《埃斯塔克的房子习作》舞台似的戏剧感和紧张感;像帷幔一样密不透风的树、簇拥着的一幢幢神经兮兮的土黄色圆柱体、锥体和正方体的房子。
在这一趋势下,“落脚城市”(Arrival City)诞生了,这个由乡村到城市的移民在城市边缘聚集的居住形式与《埃斯塔克的房子》是那么的相像:遮天蔽日的建筑,黑暗和压抑可想而知。就像林清玄曾感叹的:“我们的黑夜愈来愈长,我们的屋子愈来愈密,谁还在乎有没有阳光呢?”
巴西贫民窟:一望无际的灰色与褐色方块在山坡上连绵而下,形成一团毫无章法的水晶解构,这种视觉奇观竟与布拉克中年之后的创作相得益彰。
如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都市边缘,落脚都市如密集矗立的城市边缘突然闪现出来的一片发光的海市蜃楼:一望无际的灰色与褐色方块在山坡上连绵而下,形成一团毫无章法的水晶解构,这种视觉奇观竟与布拉克中年之后的创作相得益彰。但现实永远比艺术更加细腻,靠近细看:这些水晶原来是房屋与商店,居民在未经任何规划的情况下搭建的二三层楼房交叠耸立。那些草草搭建而成的水泥建筑,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素面的水泥立方块、令人晕眩的杂乱小巷和不知通到哪里去的楼梯,头顶上密集的电线就像把幻觉绘画大师埃舍尔的画面搬到了现实一样。
“落脚城市”不仅仅只供人居住。它逐步演化出吃饭、购物、消费等多样的场所。或许在不远的将来,埃斯塔克的房子正是下一个城市组织形式的雏形,人类用更集约的方式更密集地生活。
《静物:机械构件》油彩画布 70.1 x 50.2 cm.作布拉克的绘画是那么的轻松愉快,透露着巴黎绅士高贵的品质。他所发现的“解构”与“重构”成为画面秩序重建的必要手段。
未完 下篇待续
一 日 ? 艺 品
★ 龙凤瓶(龙瓶)
材质:侩木
(以上所示物品美博艺品商店均有出售)
有意者可咨询公司电话或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
美 博 艺 品
美博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促进架上艺术的普及化、生活化,探索高端艺术以衍生品的方式在实体生活中延展的可能性。
架 上 架 下,淹 会 贯 通
他 山 之 石,俱 为 今 用
水 磨 工 夫,匠 人 精 神
咨询电话:
021-64989189
联系地址:
上海市闵行区黎明路88号
到达公交路线:763、759、753、753(区间)、173、闵行8路
到达地铁路线:1号线(莘庄站下)、12号线(虹莘路站下)
已展示全部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