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地图
百度地图
取消
{{sname}} {{sindex}}/{{imgs1.length}}
{{sname}}
{{memberInfo.real_name}}
{{sindex1}}/{{bigImglist.length}}
{{commentname}}
{{sindex2}}/{{bigImglist2.length}}
{{commentname}}
链接失败,点击刷新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eventsData.publisher_name}} {{eventsData.update_time}} 浏览:{{eventsData.view_count}}
{{eventsData.publisher_name}} {{eventsData.update_time}} 浏览 {{eventsData.view_count}}
{{pingfen1}}.{{pingfen2}}
  • {{item2}}  
  • {{eventsData.expenses}}
  • {{eventsData.limit_numbers}}
  • {{eventsData.opening_ceremony_time}}
  • {{eventsData.start_time}} ~ {{eventsData.end_time}}
  • {{eventsData.city}}
  • {{eventsData.address}}{{eventsData.address_remark}}
简介

关于讲座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 1921 - 1986)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年出生于德国克勒费尔德(Krefeld)。他被誉为“第一个直面法西斯主义和大屠杀,并将之作为前卫艺术主题的艺术家”。博伊斯提出的艺术观念及从事的艺术实践,都不断揭示着形塑社会政治文化与拓展德国艺术之路的新可能性。


二战后博伊斯曾于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并于1961年开始在此担任教职,期间他以“社会雕塑”这一激进的理念定义“扩展的艺术观念”,还一度因废止学院准入标准而被停职——博伊斯的课堂向所有落选学生开放;随后他创立了“自由国际大学”。

 

在本次讲座中,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的馆长格雷格·杨森博士,也是昊美术馆即将开幕的新展“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 x 白南准”的特邀策展人,将深入探讨博伊斯有关“社会雕塑”、“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主张,并对博伊斯的作品如何反映战后德国文化形态等系列问题展开讨论 。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约瑟夫·博伊斯,革命就是我们,1972,印在聚酯板上的照片海报,手写文字,盖章,191x100cm © HOW Art Museum Collection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关于展览

 

展览“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x白南准”(2018.1.20 - 5.13)将呈现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 - 1986)与美籍韩裔艺术家白南准(Nam June Paik,1932 - 2006)艺术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品,并深入探讨两位先锋艺术家在20世纪艺术浪潮中的合作与密切关系。其中,就约瑟夫·博伊斯的部分,展览将呈现他艺术生涯中的代表性行为艺术录像、装置、署名版书复制品、回顾性文献资料与纪录片。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关于嘉宾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格雷格·杨森博士(Dr. Gregor Jansen)


昊美术馆(上海)“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x白南准” 特邀策展人。

 

格雷格·杨森于1965年出生于莱茵河下游的内特塔尔,是一位艺术史学家,自2010年1月起担任杜塞尔多夫美术馆馆长。他的博士论文以柏林画家尤金•舍纳贝克(Eugen Schönebeck)为研究对象 。自1991年起,杨森从事过包括展览主管、策展人、讲师、艺术评论家、时评家。2005年开始,他在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和马斯特里赫特美术学院(ABKM)讲授媒体理论、文化和视觉艺术史。

 

自1991年策划了人生第一场展览“从相同到相同”(von Gleich zu Gleich)以来,他已策划了50多场展览。2000年,他策划了在比利时、德国和荷兰举办的跨国展览“大陆迁移”中的日本/韩国板块。2002年,他被任命为韩国第二届媒体艺术双年展“媒体之城首尔”的策展人。2005年,格雷格•杨森被任命为“北京案例”(Beijing Case)的策展人,这是一个奖学金项目,其进一步推动了大都市国际城市发展的艺术研究。该项目及随后在北京798艺术区(2005年)和德国卡尔斯鲁厄艺术与媒体中心(2006年)举办的展览“全市总量 北京案例”(Totalstadt. Beijing Case)审视了城市的爆炸性增长及其对传统与现代两极城市文化产生的影响(与曹斐、欧宁、西川 、何燕茜、Thomas Bayrle、Via Lewandowsky等) 。

 

近期策划的展览包括“经济价值/博物馆价值”(Wirtschaftswerte / Museumswert) 、“宋冬” 、“与波普共生”(Living with Pop)、“资本主义现实主义”(Capitalist Realism)、“尹秀珍” 、“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科迪•崔”(Cody Choi) 、“克里斯·马丁”(Chris Martin)、“托马·阿布茨”(Tomma Abts)、“ Tal R”。

 

杨森不仅策划过各种广受好评的展览,同时也是许多现代艺术出版物的作者和编辑,他撰写过大量目录文章,并为《springerin》、《Kunstbulletin》、《Metropolis M》、《Parkett》 及《Blitzreview》等重要艺术杂志撰写评论和文章。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关于主持

 

HOW讲座 | 格雷格·杨森《约瑟夫·博伊斯与战后德国艺术》

●沈奇岚


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博士。知名作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

 

曾任《艺术世界》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中南传媒浦睿文化艺术部主编。她为多家国际艺术杂志、画册和出版物撰写文章和专栏,现兼任《书城》杂志编委。她是上海当代艺术馆的学术顾问。

 

沈奇岚经常与国际文化机构和美术馆合作各种论坛、学术研究和展览项目。她在2014年上海当代艺术馆联合策展“时间的裂缝”,2016年担任“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的顾问。2017年策展德国战后艺术大师彭克大型展览“A.R. Penck: 暗喻会否成真?”


*以上内容由所属艺客发布或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网站不承担相应版权归属责任,如有侵权可联系网站申诉或删除

{{flexible[0].text}}
作品图
暂无作品

{{item.img_title}}

{{flexible[1].text}}
{{eventsData.good_count}}
{{event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现场图
  • {{item.publisher_name}} 发布了 {{item.images.length}}张图
    {{item.update_time}}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上传图片
    取消
    确认发布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个活动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