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dex}}/{{bigImglist.length}}
{{memberInfo.real_name}}
{{commentname}}

埃贡·席勒令人难忘的七幅城镇风景画

{{newsData.publisher_name}} {{newsData.update_time}} 浏览:{{newsData.view_count}}
来源 | {{newsData.source}}   作者 | {{newsData.author}}


12.jpg

Egon Schiele,House with Drying Laundry1917,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埃贡·席勒 死神和少女 Death and the Maiden 奥地利美术馆藏.jpg

埃贡·席勒 死神和少女 Death and the Maiden 奥地利美术馆藏

奥地利艺术家埃贡·席勒因其作品中对爱欲和激情不加掩饰的描绘以及对人体直率的表达而被众所周知。作为奥地利表现主义绘画巨匠、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艺术家,除了让他在艺术史上大放异彩的人物肖像绘画和对人体的研究之外,席勒也是一位多产的自然和城市环境的记录者,绘有诸多极具个人风格的城镇风景作品。而他人生中一段令人难忘的旅程,也是通过棱角分明的线条和丰富的笔触而徐徐展开。


万物‘虽生犹死’

1.jpg

Egon Schiele, Houses on the Moldau, 1910, black crayon, watercolour & opaque colours on paper, private collection

1910年,席勒决定逃离维也纳的都市喧嚣,前往他母亲的出生地——一个名为克鲁玛(Krumau)的乡村小镇寻求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这座小镇名为?esky Krumlov, 位于捷克共和国境内。在20世纪初,它属于庞大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在艺术家同伴Anton Peschka和Ervin Osen的陪伴下,克鲁玛激发了席勒的创作灵感,并在他短暂余生中创作了关于克鲁玛的大量艺术作品。

但是克鲁玛并没有为席勒提供一个田园生活般的平静背景,相反,则更加强了席勒对孤独和不安的专注。尽管逃离了维也纳的颓唐疏离,席勒仍然将他赤裸暴露的绘画主题和对人性的审视通过注入了个人情感的线条融进碎片式的城市景观中。席勒运用表现主义的方式探寻周遭环境所呈现出的精神本质,通过夸张的视觉表现力和主观深刻的洞察力去揭示人类经验中被隐藏的核心。在作品《莫尔道河》中,席勒描绘的房屋群落充满幽闭恐怖的气息,也成为这座正在衰败的城市景观中的缩影。牢固的垂直线条支撑着这些依水而立的居所,然而,不断被早已弯曲的屋顶表面侵蚀而显得摇摇欲坠。

951.jpg

Egon Schiele,Krumau on the Molde, The Small City,1912-1913

席勒的绘画从来都不只是对物象的直观表达,而是对他自有情绪和视角的一种转译,亦如他的肖像画,只为勇敢地揭示,扭曲和骚动的人物内心。人类苦闷的情绪一定会在日常生活中留下类似紧张的痕迹,席勒笔下描绘的这座偏远小镇,也映射出他自己内心的忧郁与阴沉。


死城

2.jpg

Egon Schiele, ‘The Old City I’ aka ‘Dead City IV’, 1912, oil on wood, private collection

原本为了追求乡村的恬淡生活,但席勒和他的朋友们还是受到了克鲁玛当地传统和保守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对他们投射出的敌意。然而,这并没有阻止席勒在1911年做出和他的伴侣兼缪斯——Wally Neuzil一起在克鲁玛作永久定居的打算。他们曾一度在河边的小屋里过着安详的生活,但他的画依然描绘的是小镇古老又阴森可怖的蜿蜒街道和局促紧张的中世纪建筑。

78.jpg

Egon Schiele, Dead City III (City on the Blue River III),1911

‘死城’也是他在这一时期多次提到的主题。对大量群居房的素描构成了这一系列毫无生机和反常城市景象的参考。深色的和密集的建筑左右分布,画面色调阴沉,令人惶恐不安,这是一座没有居民的永无光明的城市。事实上,席勒大部分的城市风景都是人迹罕见。相反的是,这些建筑群落和它们相连的自然特征不断唤醒席勒心中的表达欲,寻找和建立自我与克鲁玛风景之间的情感联结。于是,山川、天空、河流都烘托出席勒心中的压抑氛围。


克里姆特的影响

3.jpg

Egon Schiele, Stein on the Danube I, 1913, oil on canvas, Neue Galerie, New York

导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对席勒作品的影响很大,席勒一生都非常尊重他。对装饰元素和图案设计的追求在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很常见,在他们的每件作品中都得以生动体现。但是,随着席勒作品的逐渐成熟,他在许多方面舍弃了克林姆特作品中的装饰性元素,将有力的线条和主观色彩相结合,坦诚表达自己的情感。

席勒的视角也许更加黑暗,更加虚无主义,但他与装饰主义的决裂,是基于不顾一切的想要探寻,身处一个不断被放大的空虚中,人类所应有的存在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席勒笔下的小镇景色依然死寂沉沉,但却日益能够感受到人类的缺席。他将斯坦因附近的这座多瑙河居民区Krems,矛盾又生动地描绘成一个空旷的无人区。只有那些醒目窗户装饰这座被山峦环抱下的城镇,与面前这条晦暗而缓慢流动着的多瑙河相互呼应着。


驱逐和监狱

963.jpg

Egon Schiele, self-portrait, oil on canvas,1912

席勒于1912年之后创作的大多数城市景观都源自他的素描作品。尤其是那些常以大型绘画呈现的克鲁玛场景。他在那里的旅居时间因他古怪外表和离经叛道的行为激怒了小镇居民而被迫打断。

996.jpg

Egon Schiele,Portrait of Wally Neuzil , oil on canvas,1912,  Leopold Museum

1912年8月,席勒回到维也纳,在郊区小镇纽伦巴赫(Neulengbach)定居。然而,这并没有解决他与所处社区的纠纷。他时常邀请年轻的男女青年到他的画室做客、进行人体创作,这种不羁的性格被当地保守居民认为是不务正业的放荡行为而被排斥。不久,就因为大群儿童拥进他满是裸体绘画的画室参观,而彻底激怒了社区居民。最终,席勒被控危害公共道德和传播‘下流图画’而入狱服刑。他的一幅作品被毁,并被关押了24天。


晾衣绳

4.jpg

Egon Schiele, ‘Houses with Laundry’ aka ‘Two Blocks of Houses with Washing Lines’, 1914, 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席勒结束了短暂刑拘回到维也纳之后,关于克鲁玛的绘画仍然让他为之着迷。在当地小旅馆短暂停留期间,重新找回了他在大部分艺术创作中对寂寞的精准解读。在创作于1914年和1915年间的两件不同作品中,使他再次回到对人口稀少地区的探索和研究,其中伴随人类活动迹象也日渐繁盛。

水平式的构图使《洗衣房》与他的早期风景画作品相统一。坚固的房屋依次排列、醒目的窗户和遒劲有力的线条支撑起各色衣物。这些人类活动的信号与萧瑟山脉和河流相映成趣。

99.jpg

Egon Schiele, Krumau Town Crescent I, 1915, oil on canvas, Israel Museum, Jerusalem

相比之下,1915年的《新月》画面处理则更加华丽。同样采用俯视手法,整齐的水平线条已经被一条绚丽的弧形所取代,这条曲线有力地将整体构图拖到画面的左方。席勒因他的绘画天赋而备受赞誉。在对线条的自由掌控下,向一侧倾斜的建筑群倒是与他充满情欲而盘绕扭曲的裸体画如出一辙。晾衣绳在风中随衣物荡漾,像一个个五彩挂毯,让整个画面看起来生气勃勃。一个没有人的小镇,又不知何故得让小镇充满了生机。

portrait-of-edith-schiele-the-artist-s-wife-1915.jpg

Egon Schiele, Portrait of Edith Schiele,1915

1915年,席勒离开了一直在身边支持他的昔日爱人Wally,与来自中产阶层,更善于社交的伊迪丝·哈姆斯(Edith Harms)结婚。尽管Wally的影子始终出现在他的晚期作品中,但新的婚姻生活给席勒注入了一丝平静。虽然席勒仍然受到潜在内心冲突的影响,但他会有意识的对其产生的不和谐因素给予约束和控制。因此,这时期的作品颜色也变得更加鲜艳。

96.jpg

Egon Schiele, ‘Town and River’ aka ‘Krumau Landscape’, 1916, oil on canvas, private collection

这幅创作于1916年的晚期克鲁玛的风景中,粉色和绿色在其中暗示着太阳的光辉和他内心的平静,这与他之前创作的,充满不祥之兆的死亡地带的阴郁痛苦截然不同。

1918年,一场席卷了大半个北半球的“西班牙流感”夺得走了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的生命,在他去世之后,席勒成为维也纳艺术界的重要人物。这位弟子终于继承了他师傅的衣钵。但是,这场致命的流感也不幸地袭击了怀孕六个月、席勒的妻子Edith。10月28日,Edith去世,死前写下了“我爱你,这种爱是永恒的”的深情遗言。三天后,席勒也死于流感,年仅28岁。临终前,他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我的一生受到了很多人的攻击,我死后,他们将崇敬和欣赏我的艺术,他们是否会用同样的方式思考一下以往对我的责骂,对我作品的轻视和抵制呢?”

95.jpg

Egon Schiele, ‘Edge of Town’ aka ‘Krumau Town Crescent III’,1918, oil on canvas, Neue Galerie Graz, Austria

在他英年早逝之时,战后奥地利共和国的建立,最终让早已分崩离析的哈普斯堡皇室走向灭亡。席勒对一个即将诞生的新社会寄予厚望。在这个社会里,艺术家们必将以兄弟般的情谊为人类勾勒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于是,他将最后这幅城镇风景画解读为对这种乌托邦式觉醒的渴望,并赋予自己的美好祝愿。虽然这件作品仍然被忧郁的黑暗笼罩,但终于看到了人们浮现在一个个多彩民居的弧形区域旁。我们可以臆想地将其比作为:一个摇摇欲坠帝国的终结和一个即将迎来崭新的一天。


编译自文章《Seven Haunting Town Paintings by Egon Schiele》

作者:Jon Kelly

原文链接:http://www.dailyartmagazine.com/town-paintings-by-egon-schiele/


{{flexible[0].text}}
{{newsData.good_count}}
{{newsData.transfer_count}}
Find Your Art
{{pingfen1}}.{{pingfen2}}
吧唧吧唧
  • 加载更多

    已展示全部

    {{layerTitle}}
    使用微信扫一扫进入手机版留言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长按识别二维码分享朋友圈或朋友
    {{item}}
    编辑
    {{btntext}}
    艺客分享
    {{mydata.real_name}} 成功分享了 文章
    您还可以分享到
    加载下一篇
    继续上滑切换下一篇文章
    提示
    是否置顶评论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取消置顶
    取消
    确定
    提示
    是否删除评论
    取消
    确定
    登录提示
    还未登录崇真艺客
    更多功能等你开启...
    立即登录
    跳过
    注册
    微信客服
    使用微信扫一扫联系客服
    点击右上角分享
    按下开始,松开结束(录音不超过60秒)